中医癃闭的辩证治疗原则与方法

养生之家导读:黄星楼内科临证识见,附餐菊轩医案包括黄星楼主任医师的论文、讲稿、临证札记和诗文等资料。那么中医癃闭的辩证治疗原则与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治疗】

一、施治原则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癃闭的治疗,应以通利为大法。实证以清热、散结、通利为主;虚证则以补肾、益气、通窍为治。

本着“急则治标”的原则,膀胱急满不通者,可配合吐法、针刺、腹部按摩、外治及导尿法,以缓一时之急。

二、常用治法

清利湿热法:湿热蕴结下焦所致的小便不通,常用八正散、导赤丸等方以清热泻火,利水化湿。若兼有瘀滞致令升降失司者,可用地肤子汤,清中有通,升降兼施,俾气机升降复常,则湿热自化,瘀滞得通。如热甚伤阴,可加麦门冬、石斛;心烦不寐、舌红者,加黄连、殊灯心。

清肺开闭法:肺热气闭,金燥不能生水,气化不及膀胱者,方用黄芩清肺饮加杏仁、紫菀以清金宣肺。亦可加滑石、白茅根清热利尿,引热下行。口干欲饮,加花粉、芦根。

行瘀散结法:瘀垢阻塞溺道之小便闭塞,或见尿流中断、小腹胀痛等症。属于瘀血凝滞者,用桃仁承气、代抵挡丸等以行瘀化积;结石阻滞者,用神效琥珀散去铅粉加虎杖、金钱草、海金沙等,以排石通淋。如见血尿,加三七粉、琥珀末。腹痛甚者,应佐用理气止痛药,如延胡索、木香、沉香、枳壳之类。此法常与清热利湿法配合使用。

补中益气法:中气不足、中气下陷所致的癃闭证,用补中益气汤加木通、车前子升清降浊以利水,或用升麻黄芪汤益气升清以降浊。纳少运迟者,可加怀山药、鸡内金、炒山楂等以助中焦运化。

温补肾阳法:命门火衰所致的小便不通,症见下元虚冷者,用《济生》肾气丸或温肾汤加减。年老体虚,精血不足,腰脊酸痛者,可加红参、仙茅、鹿角片、胡芦巴、淡苁蓉以温养肾、督;阴津亏耗,口干唇燥,舌红少津,脉细数者,于温肾汤中去附子、生姜加生地、石斛、玄参之属,以增液养阴。滋肾养阴法:阴虚阳亢,气化不利,小便欲解而不得者,方用六味地黄汤、通关丸加茅根、车前子,以养阴利水;兼有阴血亏虚,不能濡润而小便不利者,可用济阴汤以滋肾养阴。疏肝理气法:肝气郁结,膀胱气化不利者,用柴胡疏肝饮加减。如其人正气素虚,肝气横逆,症见小便不通,气逆喘息,胸膈不舒,烦闷不食者,可用四磨饮,虚实兼治。如腹部胀痛,川楝子、小茴香等均可选用。

三、辨治小识

朱丹溪治癃闭有“隔二、隔三”之法,如因肺燥不能生水者,清肺金为“隔二”之治,如因脾湿不运而精气不升,以致肺不能生水者,燥脾利湿为“隔三”之法,所谓“隔二、隔三”之法,实皆治病求本之意也。

外治法对癃闭亦有较好效果,如朱丹溪提倡以吐法治癃闭,谓:“水道不通……皆宜吐之,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盖气承载其水也。”《保生秘要》则用取嚏法,宣上通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吐法对虚人及胃有宿疾的患者应慎用。针灸疗法对癃闭亦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气滞、气郁者收效尤佳。临床常取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关元、气海等穴。此外,尚可用大蒜头一个,栀子三枚,食盐少许,捣烂敷脐;或用蝼蛄后截,加麝香少许捣烂,敷脐;或取食盐半斤炒热,布包熨下腹部,对通闭有一定效果。

白菊花根功能利水,治疗癃闭有一定的效用,常取鲜根30~60g,水煎和酒少量内服,或加入辨治方药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