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疑难癃闭案

养生之家导读:陈雅民临证医案精选能够让各位朋友更好地理解咱们的治疗思路和处方用药规律。那么针药结合治疗疑难癃闭案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患者孙某,男性,78岁,承德市兴隆矿务局退休职工,住承德市万树园小区10号楼206号。于2007年2月6号就诊(丁亥年辛丑月辛末日)。

患者于2004年因患“胆囊结石、胆囊炎”采用腹腔镜行胆囊摘除术。麻醉后手术过程顺利,然术后出现尿潴留,乃行插管留置导尿,数日后恢复自主排尿,然不过数日又因排大便困难,再次发生尿潴留,又行插管,留置导尿管导尿,无法恢复自主排尿,多次拔管后再插,自主排尿始终不恢复,至今已近两年半,由于长期插管带尿袋,反复泌尿系感染,患者痛苦不堪,经多方求治开始怀疑有“前列腺肥大”或“慢性前列腺炎”,经多次肛门指诊、B超、化验等均已排除其可能,前列腺稍大,但非影响排尿。经膀胱尿动力检测诊为“神经源性膀胱”。只是长期应用抗菌消炎药物控制感染,西医束手无策,多方求治,杂药乱投,多次采用中、西医各法治疗,始终无效。于今日来院求治。

患者表情痛苦,留置导尿管及尿袋,自言难忍此痛苦,只求速死。查舌质红苔薄白、中心少许薄黄苔,脉沉弦略细,精神疲惫、气短懒言。细思此证,时日已多,冒然拔除导尿管,恐又发生尿潴留。病属中医之“癃闭”,难以称“癃”,实已为“闭”,急则治标,决定未拔管前先行针刺治疗,刺后拔管,拔管后再行针刺之法,以开结通利,继之中药口服,以恢复气化之机,征得患者同意后采用前后配穴法,先取三阴交、阳陵泉、中极、归来、天枢、气海、维道穴,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并配以电针双刺维道穴,刺时斜向耻骨联合方向,接电针用疏密波留针20分钟,然后再令患者俯卧取肾俞、膀胱俞、腰俞、次髎穴,毫针刺,平补平泻法,与双侧次髎穴针入其骶孔得气后接电针疏密波留针20分钟。两次针刺后,拔除导尿管,拔管后再行上述针刺一遍,一日共计4次,并同时处以中药汤剂内服,考虑患者年事已高,肾之开关不利、中气不足、膀胱气化失司,乃拟滋肾通关丸合补中益气汤之意而用之,处方如下:

枳壳60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肉桂3克,太子参15克,炙黄芪2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白术12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炙甘草10克,3剂。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一处分服。

为应急嘱其当日服完1剂。3日内服完3剂。并于次日继续上法针刺治疗,每日上下午各行1次。

二诊:经当日两遍计4次针刺加电针,并服药后,当日即恢复自主排尿,3天来,排尿通畅,偶感稍吃力及尿后茎中烧灼感,余无所苦,患者精神好转,心情舒畅,仍坚持每天上、下午针刺加电针,原方不变加石苇15克、海金沙10克,以清利湿热,继服3剂。

又经3天治疗后,患者排尿恢复正常,已无任何痛苦,乃停止一切治疗,经追访未再复发,疗效满意。

按语: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不能正常排尿,出现尿潴留,后果是严重的,这种功能障碍和机械性梗阻相同,终将引起膀胱尿液回流,肾和输尿管积水,泌尿系感染,肾功能不良,有时亦可继发结石,且治疗较困难,常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涸流之纪,其病癃闭,邪伤肾也。”宜明五气论云:“五气所病,膀胱不利为癃。”明·李中梓《医宗必读》云:“或有气滞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者,顺气为急,枳壳、木通、橘红之类;……有大虚者,非与温补之剂,则水不能行,如金匮肾气丸及补中益气汤是也。”本例患者由于患病日久,长期插管,反复感染,又加之年事已高,既有下焦湿热、气化不利又有气滞不利、更有中气不足,实乃虚实夹杂,颇为棘手,故治疗之时,先以针刺之法,前后配穴,俞募配穴、远近结合取穴加之电针,先应其急,疏通经络,调畅膀胱气机,调整开合功能;继用滋肾通关丸之法,乃李东垣之方,以知母、黄柏清热燥湿且坚阴,少佐肉桂以助蒸水化气;用大剂枳壳以行气化滞;有言枳壳力猛,冲墙倒壁,实则不然。余在临床屡用于各种脏器下垂,内脏肌无力之证确有疗效。再以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使清升浊降,攻补兼施,仅经6天治疗,终使此疑难之证得以解决,实乃针药结合,辨证论治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