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分型】
一、常见证型
寒痛:腹痛暴急,遇寒尤甚,得温则减。或攻窜无定处,或绕脐疼痛。或见肠鸣便泄,或见腹满便秘。恶寒肢凉,口不渴。腹诊或拒按,或不拒按。舌淡苔白,脉多沉紧。
热痛:腹部胀痛,得冷则缓。身腹灼热,甚则烦躁不寐,口苦溲赤,大便燥结或微溏,腹诊或拒按,或不喜重按。舌红苔黄,脉象弦数。
食积痛:脘痛胀满而痛,多发生于大饱之后。症见嗳腐、噫气、吞酸、恶闻食臭;或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不通,腹部拒按。舌苔厚腻,脉象沉实或弦滑。
气滞痛:腹痛而胀,时痛时止,攻窜不定,或上连胸胁;或痛引腰脊,并常因恼怒而发作加剧。肠鸣便秘,得嗳气或矢气后则痛减。腹部按之并无紧张感,或于痛时气聚而见形,痛减气散则腹软。舌苔薄白或微黄,脉象多沉。
血瘀痛:腹痛而胀,痛处不移,或痛无休止,或阵阵刺痛。如为胃肠道出血,可见呕血或黑便;如为泌尿道梗死,可见尿血。腹诊拒按,或扪及肿块。舌质紫暗,或边见瘀斑,脉象细涩。
虫积痛:腹痛时作时止,善食而面黄肌瘦,偏嗜异食。虫积在肠,以脐周痛为主,痛时烦躁不安,痛止即能饮食;若蛔虫成团,可引起肠道梗阻,出现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症。蛔虫侵入胆道,以剑突下或右肋腹部疼痛为主,疼痛可为阵阵钻顶痛或绞痛,痛缓时如常人,并可吐出蛔虫。
虚寒痛: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畏冷,得温则舒,以饥饿及劳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时溏。一般多兼见神疲、气短、怯寒等症。腹诊喜按,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或沉弱。
以上证型,有时可以单独存在,有时二证并见,或互相转化。例如寒痛往往夹有气滞或食积;虫积往往夹有食滞。瘀血与气滞,因其病理关系密切而互为因果。气滞、食积又常可化热而又兼见热证等等。故辨证时既应考虑发病时的病机,又要注意到病情的发展、变化,作具体分析。
二、临证浅识
由于腹痛的原因相当复杂,故临证时,应首先注意区别腹痛起源于腹内疾患抑或腹腔外疾患,并进一步作病变的定位、定性和病因诊断。如属急性腹痛,遇有下列情况者,应立即请有关专科会诊并协助处理。
1.急性腹痛,部位局限,压痛固定,并有肌紧张及反跳痛者。
2.突然发生腹部剧痛,腹肌紧张或板硬,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者;或急性起病的阵发性腹部绞痛,伴有恶心呕吐、额汗淋漓者。前者常提示为急性胃肠穿孔,后者常提示为腹部脏器阻塞或者扭转。
3.腹部创伤后出现的急性腹痛,特别是疑有内出血者。4.女性患者发生急性下腹疼痛,且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或阴道流血者。
5.发病前健康状况良好,而突然发生腹痛,诊断未明,且经内科治疗并无好转者。
关于腹痛的预后,古人论述颇多,如“脐下忽大痛,人中黑色者,多死”,“腹痛发喘,兼脉滑死”;“心腹痛,痛不得息,脉细小迟者生,坚大疾者死”等,此系前人之经验。
临证对于腹痛的预后判断,尚应结合整体状况考虑,不可执一而论,诚如《医宗说约》指出的:“然有腹痛而脉大不死者往往有之,岂可执一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