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妇人怀孕后,胸腹之间或小腹部发生疼痛,而无特殊症状的,阴道不下血,称为“妊娠腹痛”。古人认为产生腹痛的原因为胞脉阻滞,因此称为“胞阻”。本症《金匮要略》称为“胞阻”。《本草纲目》谓之“胎痛”《张氏医通》称之为:“痛胎”。妊娠期间所发生的腹痛,古人分为心腹痛,小腹痛,肋腹痛,胸腹痛等,《医宗金鉴·妇人心法要诀》说“孕妇腹痛,名曰胞阻,须审其痛或上在心腹之间者,多属食滞所致,或下在腰腹之间者多属胎气不安作痛”。
【病因病机】
妊娠腹痛的病因主要是因胞脉阻滞,气血运行失调所致,常见证型有虚寒,血虚,气滞等,产生妊娠腹痛的原因虽有虚寒,血虚,气郁等不同,但必须影响到气血运行不畅,才能出现腹痛,所以古人有“不通则痛”的说法,尤其妊娠期间,血聚养胎,阴血偏寒气易郁滞,气滞则亦流行不畅,血虚而气的运行也不利所致胞脉阻滞而腹痛。
1.虚寒,阳气素虚,孕妇胎系于肾,肾阳益虚阳虚则阴盛,于是,阴寒盛于内,导致子脏虚寒,寒则血凝凝则气滞,故使少腹冷痛。
2.血虚。素体血虚,妊娠后血以养胎阴血益形不足,血少则气行不利以致胞脉受阻产生腹痛,正如《金匮心典》说:“胞阻者,胞脉阻滞,血少而气不行也。”
3.气滞:肝司血海,其性喜条达,妊娠后,血聚于下以养胎肝血较虚,肝气易郁,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以致胞脉受阻而疼痛。
【辨证论治】
1.妊娠虚寒腹痛
症状:妊娠数月,形寒肢冷,小腹冷痛,得热痛减腹胀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而滑,脉弦或细弱。
治法:温经散寒,扶阳抑阴。
方药:用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
处方:艾叶,当归,香附各10克,续断15克,吴茱萸6克,川芎9克,白芍,黄芪,熟地各15克,肉桂6克。
2.妊娠血虚腹痛
症状:妊娠五六个月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缓,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口千不欲多食,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滑。
治法:养血止痛安胎。
方药:膠艾汤加味。
处方:当归10克,熟地黄15克,白芍15克,川芎9克,炙甘草8克,艾叶10克,阿胶15克(烊化冲)白术5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木香10克。
3.妊娠气滞腹痛
症状:妊娠数月,小腹胀痛,胸闷肋胀或痛,烦躁易怒,时时嗳气,不欲饮食,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行滞。
方药:白芍15克,柴胡,茯苓,白术,香附,苏梗各10克,陈皮10克,当归9克,炙甘草,薄荷各6克,生姜10克。
4.妊娠脾虚湿停腹痛
症状:妊娠数月,腹痛或痛或止,有时病痛,脘腹膨胀纳差便溏,小便少,口渴不欲饮,倦怠乏力,目下足胫浮肿,舌淡苔白,脉沉滑或兼弦。
治法:养血健脾,止痛安胎。
方药:当归,川芎各9克,炒白芍3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泽泻15克,甘草8克,砂仁8克,寄生20克,广木香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