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1)中药灌肠方。①药物组成:金银花10g,连翘6g,大青叶10g,蒲公英10g,蝉蜕6g,芦根10g,赤芍10g,黄芪10g。②随症加减:纳差加干姜3g,薏苡仁10g;大便干燥加大黄5g;咳嗽加川贝母10g。③用法:上药水煎100ml,每日2次,保留灌肠,保留2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2)炎琥宁10mg/(kg·d),每日1次,溶于5%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mg/(kg·d)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日1次,疗程3~5天。本病多为儿童,治疗上以抗病毒为主。继发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口腔溃疡者予西瓜霜喷雾剂喷口腔。同时给予维生素B,和维生素C口服。
【临床疗效】
治疗811例,痊愈810例,1例因入院时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于入院后5小时死亡。病程约3~5天,最长10天。
【治验点评】
手足口病是一种出疹性传染病,大都由柯萨奇病毒A16所致,也可由柯萨奇病毒A5、A10及肠道71型病毒引起流行,以夏季多见。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咽喉分泌物排出病毒而经呼吸道传播,可在集体、幼儿园、社区引起流行。手足口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时疫和温病范畴,这是由于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突然性、暴发性、季节性以及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同时多具有发热等前期症状。张立秋研究认为,本病由于外感时行邪毒,经口鼻而人,客蕴肺脾,波及营分,外发肌肤而成。病机关键是心脾积热。由于小儿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素体湿热内蕴,心经火盛,内外交争,心经之火上蒸于口舌,而发口疮。外感时疫邪毒,由肌表侵入,邪毒犯肺,导致肺卫失和而见发热、流涕、轻咳、咽红等感冒症状。而脾主四肢,开窍于口,邪伤脾则手足口受邪而热,热郁为疹,毒透成疱,引起手足口部位发生红疹,渐变水疱,并且出现口痛、咽痛、流涎、拒食、烦躁等症状。病位在肺、脾、心三脏,故治疗以清热解毒、清心泻脾为主。中药灌肠方中以金银花、连翘辛凉透邪、清热,具有辟秽解毒之功,为疮家要药,为君药;蒲公英、大青叶善解瘟疫时毒,助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黄芪益气固表,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为臣药;芦根清心除烦;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有助于口腔溃疡的修复;蝉蜕人肺经疏散风热、解肌透表,携诸药以达肌肤;大黄泻热通便,凉血解毒;干姜温中散寒,燥湿运脾;薏苡仁健脾利湿;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清心泻脾、凉血透疹之功。使血热得清,风邪得去,营卫和顺,经络畅通,肌肤得养,诸症尽除。炎琥宁冻干粉针剂为清热解毒类中草药穿心莲提取物,有效成分为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炎琥宁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炎性渗出与水肿,特异性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 促进ACTH释放, 增加垂体前叶中ACTH的生物合成。该药具有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和镇静作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对病毒有灭活作用。中药治疗此病疗程短、效果显著,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经直肠吸收,避免有效成分受胃酸、消化液和肝脏的破坏而降低药效,而且温和、持久、稳定,用量小,浓度高,起效快,疗效好,还解决了小儿吃药和打针不配合的难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