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家导读:手足口综合征是以手足心、口腔粘膜出现疱疹为特征的一种儿童传染病。那么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概述】

手足口综合征是以手足心、口腔粘膜出现疱疹为特征的一种儿童传染病。3岁以内小儿发病率最高。可通过患者或健康带毒者的口、手、污染物或空气飞沫传染。春夏季发病居多。

症见身热、咽痛、手足心疱疹,口腔粘膜渍疡,系属风热夹湿,热毒蕴于肌肤,上攻咽喉的温热病范畴。

【辨证治疗】

1.风湿热毒

临床表现:发热、咽痛、手足心疱疹、口腔疱疹。疱疹(口腔)破溃后形成溃疡,舌红、苔薄白或薄黄,指纹浮紫。

立法:芳香化湿,清热解毒。

主方:银翘散(《温病条辨》)合蕾香正气散(和剂局方》加减。

加减:伴手足心疱痿并痒,疹红大而密,加蝉衣、生石膏、黄芩.儿茶、板蓝根,清热疏风;伴精神倦息,渴不欲饮,流涎,拒食,口移,加滑石、生薏苡仁、扁豆。

2.心脾毒热

临床表現:发热,口渴烦躁,唇红面赤,口腔溃疡,流涎,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燥,指纹紫滞,脉洪数或滑数,立法:解毒清心。

主方:黄连泻心汤(《外科正宗》)加减。

加减:伴哭闹不安、夜寐不实·加灯心草、生地,滋阴降火。

3.阴虚火热

临床表现:午后潮热,口渴虚烦,口内干痛,颧红唇红,大便不畅,小便少,疹稀,舌红、苔少,指纹淡紫,脉细数。

立法:养阴清热,

主方: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

加减:伴口渴甚,加石斛、玄参、花粉;伴咳嗽.午后低热,加地骨皮、桑白皮,清泻肺热。

【其它疗法】

1.口腔疱疹溃疡,可选用冰翻散《外科正宗》,锡类散《金匮翼》),柿霜末或儿茶末掺搽,以消肿止痛,敛口生肌。

2.浓绿茶含漱,日3~4次,以清热解毒,消肿敛口。

3.清热解毒中药洗漫手、足及惠部皮肤。

4.皮肤瘙痒,可用中药地肤子、忍冬藤,生地、赤芍、红花,水煎轻轻搽洗。

【文献参考】

李素卿报道,根据1988年1月天津会议制定(华北地区手足口病防治方案3的分型标准,用中药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等法,治疗176例手足口病均获痊愈。平均服药4~5天。(《中医杂志)(6):63,1989)。

【调护、禁忌】

1.患病期间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忌食晕腥油腻。注意口腔卫生。

2.患病期不要外出,隔离5~7天,以免传染他人。

3.注意日常用品、食具等的消毒,防止传播。

【西医诊断参考】

本病可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 主要是柯萨奇(Cox) 病毒A 16和肠道病毒71型等引起, 此外尚有Cox A 5、9、10, Cox B 3、5及埃可病毒4、9型。该病毒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污水、粪便及食物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人群中有健康携带现象.可自患者咽部分泌物及粪便中分离出病毒。感染后双份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上升4倍以上,有诊断参考价值。本病毒可在人体肠壁细胞内增殖,在血液中以游离形式存在,并从体表受压迫或摩擦部位的皮下组织游离。在这些部位的组织中的增殖病变出现疱疹,疱疹液中含高浓度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