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群缠绕共嬉戏,谷雨过后繁殖期。
传种接代娘不管,全靠雄马末尾鳍。
——《海马》·沿海民谣
物种基源
海马为海龙科,动物克氏海马、刺海马、大海马、斑海马或日本海马去除内脏的全体,又名水马、鳂姑、龙落子、马头鱼,以条大、色白、头尾整齐者佳,分布于我国东海和南海。
生物成分
据测定,100克海马含热能85千卡,蛋白质15.6克,脂肪0.15克,碳水化合物2.2克及维生素B1、E、尼克酸、胆固醇及多种氨基酸。皮肤黄色素为Y-胡萝卜素;红色素为虾青素、蝲蛄素;黑色素为黑素,尚含乙酰胆碱脂酶、胆碱酯酶、蛋白酶和微量元素钙、磷、铁、镁、锌、锰、硒等。
食材性能
1.性味归经
海马,味甘,性温;归肝、肾经。
2.医学经典
《本草纲目拾遗》:“补肾、壮阳、散结消肿。”
3.中医辨证
海马有补肾壮阳、止咳平喘、镇静安神、舒筋活络、调气活血之功效,对妇女宫寒不孕、经多、难产、乳腺硬块,男子阳痿、早泄、哮喘、年老体弱、跌打损伤、淋巴结核、腹痛等有辅助疗效。
4.现代研究
除传统中医所言功效外,海马提取物还有雄性激素样作用。
食用注意
(1)海马性温助阳,阴虚火旺者忌食;
(2)男子性欲过旺、性功能亢进之人忌食;
(3)海马能温通任脉,又有活血作用,故怀孕妇女忌食。
传说故事
海马变药材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叫海生的渔夫出海打鱼,忽见一鳗鱼正追捕一只漂亮的大红虾。海生不忍红虾遭难,拿起橹向鳗鱼劈去,正中鱼身而死。大红虾感恩不尽,竟开口说话。原来她是东海龙王的公主,外出游玩,遭到鳗鱼的追逐,死里逃生。公主愿送海生贵重礼物都被谢绝。最后公主只好说:“既然给礼不收,那么以后有什么事需要找我,在此处叫三声就行了。”后来海生的妻子难产,无法可医,就想到了公主的话,并将妻子难产之事告诉了公主。公主急忙到宫中拿出了最好的催生药,让巡海夜叉骑上海马去送药,并再三叮咛:“这是答谢恩人的药,不得有误,违者决不轻饶。”由于事急,忙中有错,夜叉忘了给海马喂料。跑了一会,海马又饥又渴,四脚发软,正饿得慌时,闻到一阵异香,原来是宝药发出的香气。海马转过头趁夜叉没注意,连袋带药全吞到肚子里,顿觉全身增力,不一会就到了海生家。可药不见了,却闻到海马嘴里喷出药物异香之气,断定药被海马偷吃。夜叉就用鞭子抽打海马,打得海马遍体鳞伤,海马忍不住就拼命逃跑,一不留神,被一礁石裂缝卡住,进退两难;夜叉抓住海马尾巴硬往外拉,尾巴被拉得细如蛇尾,好不容易才出来,可是海马身子被卡扁,四腿跟身子挤压在一块,只是装药的宝袋却长在海马身上,还发出清香药味。海马知道理亏,跟着夜叉去海生家向夫妻俩认罪,海马一进门,草屋顿时清香四溢,正在难产的妻子身子一轻,孩子生了下来。由于海马偷吃了宝药,自己也变成了药材。海生向公主请求让海马生在浅海区,自生自长,以便随时救急,造福渔家,公主应允了。从那时起,海马在浅海区繁衍,成了一味贵重的药材。每逢渔妇难产,就煎几只海马服下去,孩子就顺利地生了,还有补肾作用。
小记
海马其实是一种鱼,它在分类学上属于硬骨鱼纲。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海马的头与躯干部呈直角,腹部明显突出,尾较长渐细并向腹部卷曲,体表没有鳞片,完全由骨环所包被。海马性情温和、行动缓慢,做直立状游动,休息时将尾部缠绕在海藻或其他漂浮物上,有时成群缠绕在一起共同嬉戏。
最有趣的是,海马的“怀孕”和“分娩”都是由雄海马来完成的。雄海马尾鳍末端有两层皮膜折叠的孵卵袋,袋壁中充满血管,为小海马提供营养。每年谷雨过后,海马进人繁殖期,体色由淡褐色变为黄色。雌雄海马将尾缠在一起,时而直立游动,时而水平游动,时而旋转。此刻,雌海马将突出的输卵管插入雄海马的育儿袋中,将一粒粒的卵子排入,直至盛满为止。与此同时,雄海马也排出精子以使卵子在育儿袋中受精,数周后,便会孵化成小海马。
海马是我国的名贵药材之一,其药用价值可与人参相媲美,故有“北有人参王,南有海马宝”之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