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鼻衄又称“倒经”、“代偿性月经”,是指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有规律的鼻衄,并伴有经量减少或不行。这与鼻黏膜对卵巢分泌的雌激素较为敏感,雌激素可使其毛细血管扩张、脆性增加,因而易破裂出血。
中医认为“经行鼻衄”的主要机制为血热而冲气上逆,迫血妄行所致。
【病案举例】
陈某,女,16岁,学生。1995年5月22日初诊。患者经行鼻衄2年,自14岁初潮以来,每于经行前2~3天鼻衄,其势汹涌,颜色鲜红,量约300ml,其后月经方至、量少。平素嗜食辛辣。曾经多方求治,屡服中西医药物而效果不显。刻诊:面色潮红,口干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脉象滑数。拟清热降逆之法处方:生石膏45g(先煎),知母10g,代赭石30g,炙甘草5g怀牛膝10g,生地黄12g,赤芍10g,牡丹皮10g,麦门冬10g,制大黄10g,茜草15g,白茅根10g,红枣5枚。嘱经前1周煎服3剂。
隔月复诊,鼻衄明显减少,经量增多,原方再进3剂。
次月再诊,鼻已无,月事按时下,上方继进3剂随访1年未发。
按:女子行经,冲气旺盛,血海充盈,方可以时下;冲脉既属肝肾又为阳明,阳明多气多血,经脉上行鼻之交頞。患者嗜食辛辣,阳明胃热,内蕴冲任,血热气逆,从清道而出,发为经行鼻衄。方投白虎恰中病机,直达病所。石膏配代赭石,为锡纯清热而镇冲气之义;辅以生地黄、牡丹皮、牛膝、大黄、白茅根等凉血降火,共奏热清血凉、气顺逆降之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