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咽黏膜及咽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若治疗不及时,往往迁延成慢性扁桃体炎。其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腺病毒也可引起本病。是由于隐藏于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或病毒,当机体抵抗力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体质虚弱、烟酒过度、有害气体激等因素骤然降低时,其繁殖加强所致本病也可能是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及猩红热等急性扁桃体炎往往在慢性扁桃体的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
临床表现:全身症状: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出现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症状。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检查:急性病容,面颊赤红,口有臭味,舌覆厚苔,颈部淋巴结肿大,且有触痛。白细胞明显增多。
急性扁桃体炎属于中医“乳蛾”、“喉蛾”、“莲房蛾”范畴。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是以咽喉两侧喉核红肿疼痛,形似乳头,状如蚕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多由外感风热,侵袭于肺,上逆搏结于喉核;或平素过食辛辣炙煿之品,脾胃蕴热热毒上攻喉核;或温热病后余邪未清,脏腑虚损,虚火上炎等引起。其治疗以清热解毒利咽为主。
【病案举例】
钟旭敏将8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治疗组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2~30岁。对照组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32岁。诊断标准:起病急,咽干灼痛,吞咽痛增,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咽部检查:扁桃体充血肿大,重者隐窝口有黄白色脓点,或融合成假膜,但不超出扁桃体本身,易拭去,不出血。咽部充血,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末梢血白细胞计数>10×10/L,中性粒细胞占8%~9%。所有病例均未用过抗生素类药物,并排除白喉、咽炎等疾病。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加味五味消毒饮加减,方选:野菊花15g,金银花1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生石膏25g(先煎),牛蒡子15g,山豆根15g,桔梗10g,桃仁1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小儿根据年龄、体重减量。对照组用青霉素G钠80万U,肌内注射,每日1次,儿童据年龄、体重减量,或用克菌或利君沙口服(常规用量)。高热者用复方阿司匹林等对症处理。2组均以7日为1个疗程,用药后的当日、4日、7日观察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疗效:治疗组50例中,痊愈29例,占58%;显效18例,占36%;有效4例,占8%。总有效率92.对照组30例中,痊愈10例,占33.3%;显效15例,占50.0%;有效5例,占16.7%。总有效率为83.3%。二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
按:急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乳蛾”,多由外感之邪或时毒而致。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温热之邪在表不解必深入气分,肺胃热毒上攻于咽喉,气血壅滞,搏结不散,结为肿痛。若治疗不及时,往往迁延成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并可诱发关节炎、肾炎等全身疾患。加味五味消毒饮中野菊花、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为清热解毒之要药,与清泄肺胃的要药石膏合用清热解毒效果更佳;佐以牛蒡子、山豆根消咽喉之肿,利咽喉之毒;并予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桃仁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另桃仁之润,也能润下而导瘀热下行从大便而出。故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疗效较满意。青霉素等药物对急性扁桃体炎虽效果不错,但少数人有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
【病案】
戴某,女性,32岁,咽部剧烈疼痛,高烧1天,体温39.6℃检查示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总数增高,双侧扁桃体红肿,有化脓点,颈下、腋下淋巴结肿大,舌红黄脉数。证属胃火炽盛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治则:清热解毒利咽软坚散结止痛。全方:野菊花15g,黄芩10g,银花30g,连翘15g,板蓝根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桔梗10g,牛蒡子12g,夏枯草30g,生石膏30g,玄参12g,浙贝母10g,生牡蛎30g,海藻30,昆布30g,大黄10g服上述中药2剂开始退烧,大便通畅,去掉大黄,再服3剂,扁桃体肿大与脓点消失,共服7剂痊愈2
按:五味消毒饮合消瘰丸加减方是由五味消毒饮与消瘰丸两种方剂加减而成,其中五味消毒饮解毒之力特强,消瘰丸出自《医学心悟》由玄参,浙贝,牡蛎组成,功擅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将二方合用进行加减,主方去掉紫背天葵,再增加清热解毒之药黄芩、连翘、板蓝根;滋阴化痰、清利咽喉之药生石膏、桔梗、牛蒡子,可使全方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清热滋阴,软坚散结,清利咽喉的作用更强。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确有疗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