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汤/附子泻心汤合方治疗多汗症医案

养生之家导读:根据多汗症的病变证机是阳虚夹热,治以竹叶汤;又因阳虚夹热比较甚,故与附子泻心汤合方治之。

竹叶汤由“竹叶一把(10g),葛根三两(9g),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一两(3g),附子炮、一枚(5g),大枣十五枚,生姜五两(15g)”所组成,是解肌散邪、扶阳清热的重要治病方,可治阳虚郁热夹表证。

多汗症是指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局部或全身汗腺分泌过多汗液的一种临床表现。根据汗出原因分为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

赵某,女,35岁。在5年前发现手部、腋下汗出如水淋漓,在郑州等地经多家省市级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服用中西药则没有治疗效果,近因其同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手部、腋下汗出如水淋漓,手心发凉,口渴欲饮热水,心胸烦热,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弱。辨为阳虚郁热证,治当益气助阳、清解郁热。给予竹叶汤与附子泻心汤合方:竹叶10g,葛根10g,防风3g,桔梗3g,桂枝3g,红参10g,附子10g,大枣15枚,生姜15g,大黄6g,黄连6g,黄芩6g,炙甘草3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汗出减少,以前方6剂。三诊:心胸烦热解除,以前方6剂。四诊:汗出较前减少,以前方6剂。五诊:手部略有汗出,以前方6剂。六诊:腋下汗出止,以前方6剂。之后,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随访半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手心发凉、脉沉弱辨为阳虚,再根据心胸烦热、苔薄黄辨为郁热,因口渴欲饮热水辨为阳虚夹热,以此辨为阳虚郁热证。方以竹叶汤清解郁热,兼益气助阳;以附子泻心汤清泻郁热,兼温助阳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