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别名】黄姜(《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 aL.的干燥根茎。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四川、福建、广东等省。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千,除去须根。
【历史沿革】宋代有略炒(《博济》),米泔水浸,切、焙法(《洪氏》)。明代有醋炒法(《入门》)。清代有酒炒(《集解》),酒洗法(《切用》)。现行有净制、切制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略泡,洗净(《中国药典》1995年版)。
切制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中国药典》1995年版)。或配方时捣碎(《甘肃》)。
【成品性状】姜黄:为不规则的厚片。外皮灰黄色或深黄色,粗糙。切面棕黄色或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质坚实。气香特异,味苦、辛。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肝经。
【功能与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癥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打肿痛。
【用法与用量】3~9gc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处方应付】处方写姜黄付生品。
【炮制作用】使药物净洁,便于调剂和制剂。《钩元》有“不宜见火,盖辛胜是其功用,见火则辛去矣”的阐述。
【化学成分】含姜黄素(0.3%~1%),去甲氧基姜黄素,去二甲氧基姜黄素等。含挥发油4.05%~6.0%,油中主要成分为a-蒎烯、3-蒎烯、柠檬烯、桉叶素、松油烯、龙脑、
樟脑、姜黄烯、姜烯、莪术醇等。还含有铁、铜、锌、锰、铬、镍、钴等无机元素。
【贮藏与保管】置阴凉于燥处,防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