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来源(《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黄芪9g,桂枝、白芍各9g,生姜18g,大枣10g。
功效主治:益气温阳,和血通痹。治阳气不足,营卫不和所致血痹证。症见肌肤麻木不仁,脉微而紧涩;中风之后,半身不遂,或肢体不用,半身汗出,肌肉消瘦,气短乏力;产后,经后身痛。
方解:本方由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而成。方中主药黄芪益气固表;辅以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佐以生姜重用,温散肌表风邪,温行血脉;使以大枣调和诸药,伍生姜调和营卫。诸药合用,体现益气温阳,调和营卫的配伍特点。
药理研究: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镇静,镇痛,抗炎,强心,抗贫血,增强吞噬和免疫功能。其中黄芪、白芍升高白细胞,增强吞噬和免疫功能,强心,扩张冠状和外周血管,降血压,促进造血机能而具抗贫血作用,改善消化功能,黄芪利尿,抗微生物。白芍镇痛,抗炎,镇静,抗惊厥,保肝;桂枝镇痛,扩张血管,增强体表血液循环;生姜兴奋血管运动和呼吸中枢,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抗寒冷,抗炎,抗组织胺,抑制中枢,解热,抗炎,镇痛,镇静,催眠,抗菌;大枣保肝,增强肌力,增加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抗过敏。
临床应用:本方为振奋阳气,温运血行,治疗血痹的常用方剂。以肌肤麻木不仁、疼痛,手足冷,面色青紫,舌暗淡,脉沉细为据。风邪偏重者,加防风、木防己,以祛风通络;血瘀者,加桃仁、红花,以活血通络;用于产后或月经后者,加当归、川芎、鸡血藤者,以养血通络;发于上肢者,加姜黄、羌活;发于下肢者,加牛膝、苍术;发于腹部者,加木香、大腹皮;发于背部者,加羌活;发于腰部者,加续断,补骨脂。用于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漏肩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原发性脑萎缩,周
围性麻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低钙性抽搐,面神经麻痹,腓神经麻痹,不安腿综合征,雷诺氏病,多发性神经炎属气虚血滞者。
现代制剂:现改制为黄芪桂枝五物丸,蜜丸,每丸9g。
用量用法:口服,蜜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汤剂,水煎2次,混匀,于半饿时分3次服。
本方歌诀:黄芪桂枝五物汤,白芍大枣重生姜,营卫不和阳气虚,肌肤麻木血痹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