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充血性心力衰竭配方、医案_效果与方法

养生之家导读:充血性心力衰竭又称为慢性心功能不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充血性心力衰竭配方、医案_效果与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原方配方组成】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午晚3次温服。

充血性心力衰竭又称为慢性心功能不全,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肌病损,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而引起周围系统灌注不足,静脉回流受阻,体内水分潴留,内脏瘀血,进而不能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为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多见于高血压病、冠心病、瓣膜病等患者,发病以老年人为多见。临床以呼吸急促、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水肿、心悸为特征。

本病证属中医“虚劳”、“心悸”、“怔忡”、“喘证”、“脱证”等范畴。其病机复杂,主要为心气血亏虚,瘀血内阻,进而损及心阴、心阳,终致五脏俱损。临床分型为:心脾两虚型、气阴两伤型、心肾阳虚型、瘀血内阻型、心阳气脱型等。

(1)根据《黑龙江中医药》1966,(1):26,杨智孚报道:用苓桂术甘汤治疗风心病心衰1例。处方:茯苓15克,桂枝9克,自术12克,炙甘草9克,车前子9克(包),白参9克,五味子9克,赤芍9克,五灵脂9克,附子6克,吴茱萸6克,丹参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加减化裁3次,服药18剂获愈。

(2)根据《江西中医药》1991,22(5):8,曾小勇报道: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心力衰竭证属脾阳不振、痰瘀互结型。加减:阳虚甚者,加附子、细辛、川乌;水肿甚者,加葶苈子、桑白皮、泽泻、车前子;食欲不振者,加陈皮、山楂;血瘀甚者,加用失笑散、丹参;眩晕甚者,加钩藤、黄芩。

(3)根据《河南中医》1984,(2):28,李春生报道: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证属痰饮型。处方:茯苓(带皮)18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蚤休10克,炙甘草5克,丹参20克,鳖甲18克,泽泻12克,生姜皮6克。水煎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若喘咳浮肿者,加茶叶、细辛、五加皮、夹竹桃叶。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