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及用法】
生白芥子研粉备用。取白芥子粉适量,加醋调成稠膏状,敷于患部。
【效果】
据江苏省赣榆县城头中心卫生院阎振喆报道,采用白芥子外敷治跟骨骨刺,效果满意。
【典型病例】 张某,女,52岁。右侧足跟部疼痛3月余,足跟部不能着地。经X线诊断为右侧跟骨骨刺。依上方用白芥子醋糊敷于患部(勿令药糊超过赤白肉际,以免发泡损伤皮肤),外以蜡纸覆盖,绷带包扎固定。2天换药1次,2次后疼痛减轻,半月后疼痛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用此方虽未见骨刺明显消退,但对骨质增生引起的肿胀疼痛效果非常明显,可连续应用,直至病愈。
【药理简介】
白芥子,系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又名辣菜子。味辛,性温。入肺、胃经。具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主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忌服。外敷有发泡作用,皮肤过敏者忌用。
现代研究表明,白芥子能刺激皮肤,扩张皮肤毛细血管,常作为发赤剂或皮肤黏膜刺激药。对多种皮肤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中医杂志,1998;(3):3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