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中毒症状与解毒措施_白芥子过敏的症状及处理

养生之家导读:白芥子中毒症状与解毒措施是什么?其过敏的症状及处理分别又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白芥子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或芥 Brassica juncea(L)Czern et Coss.的成熟种子。辛,温。归肺、胃经。具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止痛之功。用于寒痰壅肺喘咳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肿痛等证。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含白芥子苷芥子碱、芥子酶、脂肪、蛋白质及粘液质及4羟基苯甲酰胆碱、4-羟基苯甲胺等。其中白芥子苷经芥子酶水解,产生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碱及葡萄糖。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外敷致局部充血,水疱,奇痒,渗出,继之全身出现紫红色斑疹,伴心悸、气短。

【病案示例】

患者,男,70岁,因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先后3次用白芥子涂法敷帖双侧肺俞、膏盲、百劳穴,每次敷药时间7h第1、2次敷帖后仅局部红赤起水疱,微痒,无全身症状。第3次帖后局部红赤起大水疱,局部奇痒,疱破后流大量浆液,继之全身出现紫红色斑疹,奇痒,伴心悸、气短经抗过敏治疗痊愈。

【作用机制】

白芥子中所含的刺激性物质,进入人体后会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起机体变态反应性疾病。机体初次接触药物,药物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诱导体内产生相当量的IgE抗体,并和组织中的Fc受体结合,使机体呈致敏状态。当同种半抗原再次进入体内时、物半抗原能和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膜上的IgE分子相结合形成交联;再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一方面造成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将颗粒中储存的预先形成的炎症、过敏介质释放出来,另一方而促进新合成一些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反应。

【使用注意】

有过敏史者应慎用本品。

【防治】

救治(1)去除病因:立即停止使用致敏药物,清洗用药局部。

(2)抗过敏治疗。(3)对症治疗:局部位用止痒药;局部皮损重者斟酌情使用抗生素。

预防用药前询问病史及过敏史,对有过敏史的人应慎用本品用药后要观察病人,若出现敏反应应立即停药;以前曾有白芥子过敏者则应禁用本品。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