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能外用吗?蟾酥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

养生之家导读:本草外用运用中药归经原则,以气味具厚药物为引导率领群药。那么蟾酥能外用吗?蟾酥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心经。

【功能与主治】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腹痛吐泻。

【注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慎用。

【外用药效】中华大蟾酥分泌物的酒精提取物及花背蟾酥分泌物的酒精提取物均有抑制肿瘤细胞作用;中华大蟾酥分泌物的氯仿提取物及花背蟾酥分泌物的氯仿提取物有局部麻醉作用;甾醇类物质有抑制血管通透性作用。

【现代临床外用】

1.表面麻醉用于扁桃体切除术。将蟾酥投入75%酒精中溶解,制成1%~4%酊剂。每次用量按25~50毫克生药掌握,用棉球蘸蟾酥酊(2.5~3.0毫升)涂于咽后壁、咽前弓、咽后弓及扁桃体,共2次。涂药3~5分钟即可手术,术前应常规给予镇静药、阿托品(注射)等;个别咽反射重者,局部喷洒1%蟾酥酊1~2次。其表面麻醉效果与普鲁卡因局麻效果相同,且无过敏反应,具有疮口水肿轻、假膜形成迅速、咽部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此外,本方法还用于鼻息肉切除、部分下鼻甲切除、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等鼻科手术,效果也比较满意。

2.周围性神经麻痹将蟾蜍研成细粉,取少许置于1.5厘米×1.5厘米胶布中央,贴于太阳穴,3~4日贴药4次。将蟾酥研成细粉,每次取0.2克,分别敷于患侧太阳穴和地仓穴,胶布贴住以防脱落。贴24小时有轻微灼烧感,3天皮肤起疱,系药物正常反应,一般5~7天即可出现明显效果。

3.皮肤癌蟾酥10克, 研细, 放入30毫升0.9%NaC 1溶液中, 浸泡10~48小时后, 蟾酥成糊状, 再加入外用的磺胺软膏拌匀,制成含10%或20%的软膏备用。癌肿周围以75%酒精消毒后,将软膏均匀地涂肿瘤上。

4.癌性疼痛选用新鲜活蟾蜍,洗净外敷癌区或疼痛区,使其肚腹相贴,其头向内,以纱布固定之,一昼夜一更换,或待蟾蜍变黑则随即更换,连用数日。癌痛消除后亦可继续外敷以达消癌肿之功。

5.结核性瘘管将蟾酥0.1克磨细过筛,加麻油100毫升搅匀,装瓶备用。制法:用细导尿管插入瘘管引流后,再用纱条浸本药充填伤口,保留1~2小时,开始每日换药1次,以后隔日1次,一般3个月内收效。

6.注射感染症活蟾酥左手握住,右手持剪刀从腹部剪开,皮肤向四周剥开,完整地剪下活皮,迅速将内皮面(带有蟾酥液的一面)贴满患处,再用胶布固定好,使患者局部皮肤吸收蟾酥液。一般贴用蟾酥皮后,2小时后疼痛大减,3小时后高热下降,5小时后下降到正常值,全身不适症状消失,22小时内局部炎症消失。

7.痈疽疔疮蟾酥酊70毫升,聚乙烯醇(18一88)3克,蒸馏水30毫升。取聚乙烯醇加蒸馏水30毫升溶胀后加热溶解。取蟾酥酊70毫升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上述液体中,混匀,用双层纱布过滤,分装于密闭容器中,每瓶10毫升或30毫升。现将患部轻轻用纱布擦净,然后用小棉签或软毛刷将药液涂于患部,每天3次,根据病情也可酌情再加或减少用药次数。

8.手足疔疮取活蟾蜍1只,将其头用刀切断,即取其头套入患指(趾)上,连套1~3次,每次1只,隔日1次。

9.小儿头皮感染取活蟾蜍1只,重100~150克,用小棒适度敲其全身,待其皮肤腺体(尤其是耳后腺)分泌出乳白色蟾酥时,将蟾酥紧贴患处反复涂抹至均匀。感染部位形成明显脓肿,先切开排脓,再施本法。

10.神经性皮炎蟾蜍1只,95%酒精300毫升。将蟾蜍放入洗净的1000毫升大口玻璃瓶中,用酒精密闭浸泡20天左右,取出蟾蜍留其浸泡液备用。其浸泡液涂搽患处,每日1~3次。本品有毒,切忌入口。11.体表软组织感染捕捉一大蟾蜍(越大越好),洗净泥污,用利剪断其头,然后将其腹部剖开,剥下整皮不再清洗,当即整张贴于患处(其内皮面贴于患处),可用胶布固定,亦可用其他布带拢扎固定,每天更换新蟾蜍皮1次,直至痊愈。贴后一般2~3小时后局部疼痛减轻,24小时后局部红肿多已明显消退,以体温正常、局部红肿消退、按压无包块、无疼痛为治愈。

12.带状疱疹疼痛取活蟾蜍1个(越大越好),剥皮后清水洗净污物,碘酊、酒精局部消毒,蟾蜍皮贴在带状疱疹患处,外盖敷料,胶布固定。待蟾蜍皮干后更换鲜蟾蜍皮,每日3~4次。

13.丘疹性荨麻疹活蟾蜍3~4只,去其内脏,洗净后置煮药沙罐内煮极烂,用布滤去渣,留汤外用。皮疹多的部位,可每日用此汤淋洗1次,皮疹数目少,用棉花蘸汤外搽,每天3~4次。一般治疗当日即能止痒,连用3~4日皮疹全部消退。

14.流行性腮腺炎捕捉蟾蜍1只,用水洗净其身,取长方形块墨1根,长约4厘米,宽约1厘米,厚约0.5厘米,将墨块一端塞入蟾蜍腹中,末端不露口外,用丝线将蟾蜍腹内墨块两端扎紧,放背阴处,阴干备用。陈米醋5毫升倒入砚台平面处,手握蟾蜍墨在砚台中呈顺时针快速研磨,使米醋变成浓缩的墨汁液,用毛笔蘸墨汁液沿病人肿胀的腮腺中心由内向外涂成椭圆形(反复涂抹3次),早、晚各涂抹1次。

【古代临床外用】

1.《日华子》载治中牙,和牛酥摩;傅腰眼并阴囊,治腰肾冷,并助阳气,以昊茱英苗汁调妙。

2.《本草衍义》载齿缝中血出,以纸維子蘸干蟾酥少许,于出血处按之立止。

3.《本草纲目》载治发背疔疮,一切恶肿。

4.《本草正》载治风、虫牙痛,以纸拈蘸少许点齿缝中。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