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触与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上消化道出血;外治水火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牙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注意】孕妇慎用。
【外用药效】大黄素有抗肿瘤作用;大黄中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有抑菌作用;大黄的四氯化碳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 大黄素有保护CCl 4损伤的原代培养肝细胞作用。
【现代临床外用】
1.外阴溃疡取猪胆3个,大黄60克焙干研成极细面过筛,放干燥处备用。外阴用高锰酸钾溶液或苯扎溴铵溶液清洗后,取猪胆汁、大黄粉涂撒在溃疡面上,每天3~4次,6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疗法。2.糖尿病性大疱病生大黄适量,碾成细末,装入纸袋中高温高压消毒备用。水疱及周围皮肤常规消毒,剪破排出积液,将游离表皮全部剪除,以适量大黄细末直接撒布创面,用生理盐水冲洗后,重复用药,每天换药1次,渗液较多者,可增加换药次数,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受压及摩擦。7天为1疗程。治疗后局部渗出停止,表皮干洁,除略有色素沉着外无瘢痕遗留者为治愈。
3.带状疱疹生大黄、冰片研末,按10:1比例混合,其用量视病损面积大小而定,以凉开水调成稀糊状,用纱布或药棉蘸取药液涂抹患处,每天3次,7天为1个疗程。
4.艾滋病病毒感染带状疱疹取生大黄粉适量,其用量视病损面积大小而定,以凉开水调成稀糊状,以纱布或药棉蘸取药液涂抹患处,每天3次,7天为1个疗程。
5.中风便秘生大黄粉3克,以50度~60度白酒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阙穴,外用敷料固定。每日于局部用50度~60度白酒5毫升加湿1次,3天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6.内痔出血、溃疡等肛门常见病用于外敷时,以优质生大黄研成细粉末,经120目筛,装瓶备用;用于坐浴时,将大黄用粉碎机轧粉即可。具体用法如下。①肛瘘术后:先用生大黄粉冲开水待温后坐浴,清洁肛门、创口污物。常规消毒后,用食指和拇指分开沟状创口,撒上生大黄粉,盖凡士林纱布条,敷上消毒纱布。每次在排便后换药。②内痔出血、溃疡、感染:先用筒状肛门镜检查,确定出血、溃疡、感染的部位。再用斜口肛门镜,肛门镜的切口朝向病变部位,使病变部位充分暴露,用药匙取生大黄粉末适量,撒在患处,再用长镊子压上一颗干棉球,然后慢慢退出肛门镜及长镊子。次日大便仍有出血,可复用上法。每天用药1次,直至痊愈。③肛裂、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混合痔术后、肛门湿疹:大黄粉15~30克,冲开水约3千克,先用热气熏,待水温适宜时坐浴,每天1次,坐浴后卧床休息。
7.黄水疮黄连、黄芩、大黄各5克。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煎成浓液,待温,用棉棒蘸药液涂搽患处,更换棉棒,再蘸药液涂搽。每天4~6次。
8.化脓性中耳炎、酒渣鼻化脓性中耳炎:采用大黄50克,冰片5克,先将大黄置乳钵中研磨,徐徐加入冰片,共研成细末备用。用时先常规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用上药调麻油滴耳,每天3次。
9.酒渣鼻大黄、硫黄各等份,研细拌匀。取5克,加凉水调成糊状,睡前涂鼻部,次晨洗去,每晚1次,2周为1疗程。
10.下肢溃疡一患者左下肢溃烂、疼痛持续4年,左小腿内侧踝关节上6厘米处可见5厘米×4厘米大小的溃疡面,表面有肉芽组织增生,脓液稠厚浑浊。西医诊断:下肢溃疡。中医诊断:臁疮。此乃脉络瘀阻,气血不通,新血不生所致。用生大黄煎水清洗创面,并研极细生大黄粉撒于疮面上,敷料覆盖,2天换药1次。经治2周,脓液清除,有新肉长出。继用上法,半个月后疮口愈合。
11.压疮、冻疮将大黄片用文火炒至灰黑色,放凉后制成细粉备用。取蜂蜜、大黄粉以2:1的比例置于无菌碗中,清洁玻璃棒搅拌均匀成膏状待用。用0.9%生理盐水将溃疡面冲洗干净,碘酒消毒患处待干,取上述膏剂涂敷患处,面积以覆盖溃疡面为宜,厚度3~4厘米,无菌敷料外固定。每日更换1次,直至压疮痊愈。用大黄甘草液治疗冻疮,方法为大黄、甘草各50克,加水4000毫升,煮沸30分钟后,取出药渣,然后用大黄甘草液泡病灶。
12.刀口愈合将大蒜200克捣烂,玄明粉100克,大黄50克研成细末,三药混匀,装入干净棉布缝成的袋内,袋长约14厘米,宽6~8厘米,剖宫术第2天将袋均匀平摊在切口敷料之上,外用弹力腹带固定,每天换药1次。效果明显。
13.不完全性肠梗阻用生大黄粉200克,50%硫酸镁溶液200毫升调敷患者的脐腹部,约1厘米厚,外盖桑皮纸。
14.浅表性溃疡性直肠炎用生大黄50克,加水300毫升煎沸,冷却至30~37℃,作保留灌肠2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5天为1疗程。
15.急性腰扭伤生大黄粉,生姜各适量。先将生姜洗净,切碎,绞汁于干净容器中,然后加大黄粉,调成糊状,敷于扭伤处,厚约0.5厘米,覆盖油纸,保持湿润,再盖纱布并胶布固定,12~24小时未愈者可再敷。
16.甲沟炎、指头炎取大黄100克,金银花15克,共研细末,以米醋调粗糊状备用。用小塑料袋1个装调匀药糊,患指插入药袋中,每天换药4~5次,用药后手指由热转凉,疼痛减轻。
17.无名肿痛选生大黄研成粉末状,根据患处大小取适量大黄粉加植物油和白酒调成糊状敷患处,药敷厚度以0.2~0.4厘米为宜,外裹纱布,每天换药1次,5~10天即可治愈。
18.单纯性胰腺炎大黄、芒硝等量,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备用。使用时先将肚脐洗净,将药末用0.9%生理盐水搅拌成糊状,置于肚脐,外用胶布盖住,每24小时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忌辛辣及暴饮暴食,忌酒、烟。
19.尿毒症用生大黄30克,加水200毫升煎沸,保留灌肠,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5~7天为1疗程。20.跌打损伤大黄30克,栀子10克,上药共为细末,白酒适量调糊贴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用于跌打损伤而表皮未破者。效果良好。
21.脓皮病大黄12克,冰片4克,75%酒精100毫升,浸泡后外用。药液对脓痱疹、脓疮疹、疖疮、化脓或破溃的水痘、带状疱疹均有效,涂2~3次后,病变局部明显萎陷、干涸,继续使用很快结痂痊愈,但对未化脓和未破溃的水痘、带状疱疹疗效要差一些。
22.烫伤大黄1份,入陈石灰2份,炒至大黄呈黑灰色时取出研末,撒布于创面,或者用麻油或桐油调涂患处,每日2~3次。
23.鹅口疮、口腔溃疡白扁豆、吴茱萸各15克,大黄8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2克醋调为糊状,外敷双侧涌泉穴,每晚1次。2次即有疗效。
24.降血压生大黄(切片)适量。先用酒浸泡大黄片,再将浸泡透的大黄片捣烂,每晚敷足心处,有辅助疗效。
【古代临床外用】
1.《圣惠方》载治肺壅,鼻中生疮,肿痛:一川大黄一分(生用),黄连一分(去须),麝香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研入麝香令匀,以生油旋调,涂于鼻中。一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研为膏),川大黄一分(生为末)。上药相和令匀,以猪脂调涂鼻中。
2.《妇人良方》载金黄散治奶痈:川大黄、粉草各一两。上为细末,以好酒熬成膏,倾在盏中放冷,摊纸上贴痛处,仰面卧至五更。贴时先用温酒调(服)一大匙,明日取下恶物,相度强弱用药,羸弱不宜服。3.《补缺肘后方》载治痈肿振、不可触:大黄捣筛,以苦酒和贴肿上,燥易,不过三,即瘥减不复作,脓自消除。
4.《圣惠方》载治口疮糜烂:大黄、枯矾等分。为末以擦之,吐涎。
5.《救急方》载治火丹赤肿遍身:大黄磨水频刷之。
6.《卫生宝鉴》载如神散治冻疮皮肤破烂,痛不可忍:川大黄为末,新汲水调,搽冻破疮上。
7.《夷坚志》载治汤火灼伤:庄浪大黄(生研),蜜调涂之,不唯止痛,又且灭瘢。
8.《濒湖集简方》载治打仆伤痕,瘀血滚注,或作潮热者:大黄末、姜汁调涂。一夜,黑者紫,二夜,紫者白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