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地上部分。主要产于江苏、浙江等地。花开时采割,晒干,切段。生用。
【处方用名】墨旱莲、旱莲草、鳢肠。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酸。归肝、肾经。
【功效与主治】功效滋补肝肾,凉血止血。主治肝肾阴虚证,血热出血证。
【禁忌与不适宜人群】
1.墨旱莲性寒,故脾胃虚寒,大便泄泻者不宜服用。
2.外感风寒,表邪未解者忌用。
3.肾阳不足,肾气虚寒,畏寒肢冷,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等证者不宜服用。
4.消化系统疾病者慎用。
【临证应用注意事项】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氯含量较高,如用量过大可导致血氯升高,对于高氯性酸中毒者宜慎用。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6~12克,水煎服。外用适量。
【临证用药体会】墨旱莲甘酸擅补,性寒能清,擅长益肾补阴,以乌发固齿,故为肝肾不足之须发早白、脱发、牙齿松动等证的常用之品,在健身美容、防老抗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多与何首乌、女贞子、生地黄、熟地黄类滋肾药共用,则相得益彰。另外,本品的凉血止血作用的应用亦较为广泛,且能益阴,所以对于阴虚血热之多种出血证甚为合拍,若与白茅根、白及、侧柏叶等相伍,则疗效更佳。再者,本草书籍曾记载其尚能清热消肿,因此目前用于治疗某些感染性疾患,有时亦常选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