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松根及根茎。主要产于四川松潘、理县、南坪、江漳等地。青海玉树、甘肃、西藏亦产。均为野生。春秋季采收,以秋季采收者为佳,采挖后除去泥土和杂质,晒干或阴干,切段。生用。以身干、主根肥大、气芳香、味浓、条长、无碎末及泥沙者为佳。
【处方用名】甘松香、香松、人身香、麝果、甘松。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甘。归脾、胃经。
【功效与主治】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主治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湿脚气等。
【禁忌与不适宜人群】
1.甘松温香行散,久服、多服有耗气伤阴之弊,故气虚血热者忌服。
2.甘松具有较明显的镇静作用,故昏迷,老年痴呆症,智力发育障碍者忌用;婴幼儿及老年患者慎用。
3.甘松对心肌有直接地抑制作用,故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律过缓,Q-T间期延长,心脏传导阻滞等病者禁用。
4.胃动力不足,肠麻痹,支气管麻痹,神经源性膀胱小便失禁,子宫收缩无力者禁用。
5.高血压患者慎用。
6.孕妇气虚,阴虚证者慎用。
【临证应用注意事项】
1.甘松性温,故外感热病,内有实热,阴虚火旺,血虚血热等证者,不宜单味药长期服用。
2.甘松虽味带甘,但芳香耗气,故气虚,临床表现为气短,乏力等症者不宜长期服用。
3.甘松具有拮抗组胺、5-羟色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故不宜与这3种物质或促进此3种物质发挥作用的药物同用。
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松有镇静、升血压的作用,且大剂量使用有毒,故在临床使用时,应适当控制剂量。
【煎服方法注意】甘松内含挥发油成分,故入汤剂不宜久煎,应后下。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3~6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