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铺地锦、奶汁草、乳汁草、奶疳草、铺地红。
【生长特征】一年生小草本,铺地生长,茎叶折断有白色乳状液汁,故又名乳汁草。茎红色或淡红色,长达20厘米,无毛,直径2~4毫米。叶对生,单叶;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9毫米,宽2~5毫米,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常于中部以上有细锯齿,两面均有疏柔毛,叶背有时淡红色,秋天后变红色;叶柄极短;托叶易脱落。6~9月开花,花小,淡紫红色,组成杯状聚伞花序单个生于叶腋;总苞边缘4裂,内有数朵雄花和1朵雌花;5~10月结果,果小,圆球形,直径约2毫米,有柔毛。全草以夏、秋两季采收为佳,洗净,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
【分布地区】除海南省外,全国各省区均有出产,长江以北地区较常见。多生于砂质荒地、田问、路旁、海滩、沙丘、河滩两侧、山坡、村庄附近。
【药性功用】味微酸、涩,性平。清热解毒,健胃利湿,凉血止血。

【灵验偏方】
偏方一:
方剂:鲜地锦草30克(干品15克),水煎,酌加糖调服。
用法:水煎服。
主治:湿热黄疸。
偏方二:
方剂:鲜地锦草适量。
用法:水煎去渣,漱口用。
主治:齿龈出血。
偏方三:
方剂:鲜地锦草6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感冒咳嗽。
偏方四:
方剂:地锦草15克,白及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咯血。
偏方五:
方剂:地锦草15克,叶下珠10克,铁扫帚10克,鸡眼草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小儿腹泻。
偏方六:
方剂:鲜地锦草适量。
用法:酒糟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主治:乳痈。
偏方七:
方剂:鲜地锦草适量。
用法:捣烂加醋搅匀,取汁涂患处。
主治:带状疱疹。
偏方八:
方剂:鲜地锦草适量。
用法:加食盐或冷饭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主治:疔疮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