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的衍生方及合方辨治思路与方法

养生之家导读:中药汤剂有奏效迅速、制作简便等优点,汤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治疗效果,那么麻杏石甘汤的衍生方及合方辨治思路与方法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应用导读】

辨治肺热证常见病证有气喘,咳痰,汗出,无大热,口渴,舌质红,苔薄黄。《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论述麻杏石甘汤辨治有:①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63)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石膏甘草汤。(162)【方药解读】

麻杏石甘汤是辨治肺热证的重要基础方,由麻黄去节、四两(12g),杏仁去皮尖、五十个(8.5g),甘草炙、二两(6g),石膏碎、绵裹、半斤(24g)所组成,以宣肺清热为主。

1.药用个性

(1)麻黄味辛、苦,性温;宣肺为主,降肺为次。辛苦温相济旨在宣发止逆。

(2)石膏味辛、甘,性寒。辛寒旨在透解郁热,甘寒旨在生津退热。

(3)杏仁味苦、辛,性温;以苦为主,辛为次。苦温降肺逆,辛温化痰浊。

(4)甘草味甘、性平,甘平益气,兼以生津。

2.药用配伍

(1)麻黄与石膏:辛温宣散旨在顺应肺气,辛寒旨在清解邪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2)麻黄与杏仁:两辛相济旨在宣肺,两苦相济旨在降肺。

(3)麻黄、杏仁与甘草:宣降之中以益肺。

(4)甘草与石膏:甘寒旨在益气生津,辛甘旨在益气清热。

【方药衍生】

1.衍生越婢汤辨治风水郁热水肿“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第十四23)麻杏石甘汤是治郁热证的重要基础方,仅用麻杏石甘汤辨治风水郁热水肿尚有局限性,为了强化麻杏石甘汤治疗风水郁热水肿的针对性与切机性,就必须改用越婢汤,即麻杏石甘汤去杏仁加生姜、大枣而成,如麻黄六两(18g),石膏半斤(24g),生姜三两(9g),甘草二两(6g),大枣十五枚。辨清麻杏石甘汤作为基础方而衍生为越婢汤之间的方证关系是郁热水气,研究越婢汤方证关系的重点是水肿,需分析越婢汤中麻黄、生姜与石膏之间的宣散与清热之间的用量调配关系。

2.衍生越婢加术汤辨治里水郁热水肿“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第十四5)“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第十四25)麻杏石甘汤是辨治郁热证的重要基础方,仅用麻杏石甘汤辨治里水郁热水肿尚有局限性,为了强化麻杏石甘汤治疗里水郁热水肿的针对性与切机性,就必须改用越婢加术汤,即麻杏石甘汤去杏仁加生姜、大枣、白术而成,如麻黄六两(18g),石膏半斤(24g),生姜三两(9g),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6g),白术四两(12g)。辨清麻杏石甘汤作为基础方而衍生为越婢加术汤之间的方证关系是郁热水气,研究越婢加术汤方证关系的重点是里水郁热水肿,需分析越婢加术汤中麻黄、生姜、白术与石膏之间的宣发制水与清热之间的用量调配关系。又,越婢汤与越婢加术汤均可辨治水肿,越婢汤偏于肌表水肿,越婢加术汤偏于里证水肿。

3.衍生越婢加半夏汤辨治寒饮郁肺夹热咳喘“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第七13)麻杏石甘汤是辨治郁热证的重要基础方,仅用麻杏石甘汤辨治寒饮郁肺夹热咳喘尚有局限性,为了强化麻杏石甘汤治疗寒饮郁肺夹热咳喘的针对性与切机性,就必须改用越婢加半夏汤,即麻杏石甘汤去杏仁加生姜、大枣、半夏而成,如麻黄六两(18g),石膏半斤(24g),生姜三两(9g),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6g),半夏半升(12g)。辨清麻杏石甘汤作为基础方而衍生为越婢加半夏汤之间的方证关系是郁热气逆,研究越婢加半夏汤方证关系的重点是寒饮郁肺夹热咳喘,需分析越婢加半夏汤中麻黄、生姜、半夏与石膏之间的宣发降逆与清热之间的用量调配关系。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