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桂枝3~6克,防己12~15克,海桐皮9~12克,生石膏15~30克,黄柏6~9克,木通6~9克,生苡仁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作用功效】清热祛湿。
【方解】本方系从吴鞠通之加减木防己汤加减化裁而成。方中桂枝本为辛温之品,原非湿热所宜,此处用之其意有:湿为阴邪,非湿不解,此其一;桂枝有通血脉,调营卫之功,以化血脉中阴浊之气,此其二。生石膏、桂枝合用以辛散;防己苦寒通经络之湿邪;黄柏、木通清利湿热;海桐皮入血分,祛风湿;苡仁渗湿通络,主治湿热挛痹。诸药合用,则清热祛湿作用尤著。
本方中桂枝、防己、黄柏、木通为治疗风湿热的主要药物,尤以木通为最。这不但是临床经验,而且也有文献记载,如朱丹溪“潜行散”,即用木通一味,《古今医鉴》的“神通饮”,即用木通二两水煎服。《景岳全书》中的“抽薪饮”,治热盛挛痹,亦用木通配合黄芩、石斛、栀子、黄柏、枳壳、泽泻、甘草。
【主治】热痹。发热多急骤,高热、多汗,大关节明显红肿热痛,皮肤环形红斑。脉滑数。
【加减】若无汗者,加独活1.5~3克,汗出热退者则去之;木通、黄柏苦寒伤胃,尤以木通易引起呕吐,本方加生甘草、桔皮各3~6克,可解木通之致呕;关节红肿热痛,高热,尤以环形红斑、结节红斑明显,可酌加清热凉血,去血中毒热之品,如广角、丹皮、赤芍、大黄(勿后下);关节红肿痛极重,伴发热者,可酌用羚羊角、山栀、龙胆草等。发热渐退,关节红肿渐消,此时生石膏、木通、黄柏逐渐减量,最后停用生石膏。方剂变化为桂枝、防己、海桐皮、黄柏、木通、生苡仁,酌加桑枝、桑寄生、秦艽、赤白芍、当归、甘草。如诸证消失,血沉、抗链“0”正常,此时以上方可配丸药,每丸重9克,每次1丸,日服2次。服用时间最少不能低于3~4个月,最好以半年为度,巩固疗效。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佳。
【来源】《天津中医》,1987(1),王士湘方。
【附记】王氏治阴虚热痹,则用白拟阴虚热痹方:忍冬藤、连翅、牛蒡子各9克,栀子3克,知母、桔梗各6克,麦冬9克,生地、元参各6克,桑枝30克,桑寄生12克,海桐皮、防己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同时日服六神丸(中成药)1~2次,每次10粒,吞服。并用锡类散吹喉,疗效甚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