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清热祛湿祛疹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养生之家导读:清热祛湿祛疹方可清热祛湿,配方组成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配方组成】厚朴15g,陈皮12g,黄连6g,黄芩7.5g,茯苓12g,防风10g,黄柏9g,苍术24g

【作用与功效】清热祛湿.

【适应证】慢性湿疹.

【岳氏临证心得】治某,男,53岁,后颈部皮肤起小丘疹,局部奇痒,并有灼热感,每因食羊肉、饮酒或情绪变化而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有高血压史.脉濡,舌净.治疗:

清热祛湿.药用厚朴、陈皮、黄连、黄芩、茯苓、防风、黄柏、苍术等.治疗32d而愈.

又治某女,51岁.右下眼睑起红色小丘疹及水疱,渗液且奇痒,迄今2年多.治法:清热祛湿化痰,药用法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黄柏、黄芩、苍术等.治疗21d而痊愈.

还治一男,50岁.两下肢伸屈面均有散发性水疱,并有脱屑,色素沉着,皮肤发痒,每因情绪不佳,多食辛辣而诱发、加重,至今已1年多,舌净.治法:养血疏风、清热祛湿,药用当归、地黄、荆芥、防风、生石膏、知母、木通、苍术、黑芝麻、蝉蜕、黄柏、槟榔等.治疗19d而好转.

【解读赏析】从慢性湿疹的病因、皮肤部位以及不同的症状来看,类似祖国医学中的血风疮、浸淫疮、湿癣、乳癣、四弯风、痤疮、黄水疮、茱萸疮、旋耳疮及风湿疡等病症.

中医对本病有着丰富的文献记载和治疗经验.大都认为是湿热为患.因而治疗上多主清热祛湿.兼风者佐以疏风;兼血虚者佐以养血;兼血热者尚须凉血等.临床体会也是如此.

明代的医学大家陈实功有一治风湿疹名方.消风散:当归、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6g,甘草和木通各3g.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远服.功用是疏风养血、清热除湿.方歌为: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治风毒之邪侵袭人体,与湿热相搏,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发.方是治疗风疹、湿疹的常用方,,剂.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为证治要点.

若风热偏盛而身热、口渴者,加金银花、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湿热偏盛,胸脘痞满,身重乏力,舌苔黄厚而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栀子等以清热利湿;血分热甚,五心烦热,舌红或绛者,加芍、牡丹皮、紫草以清热凉血.湿疹的典型经过是皮肤局部出现丘疹、红斑、水疱或脓疱,伴随瘙痒;经过搔抓,出现抓痕、皮肤破溃,伴随流血、渗液;继而结痂,痂皮脱落,皮肤粗糙增厚、干燥、脱屑.全程伴随瘙痒,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从中医病因学角度可以把其全过程的病因概括为风(痒)、热(红斑、脓疱)血(红斑、流血)湿(水疱,渗液、缠绵难愈)、燥(皮肤粗糙增厚、干燥、脱屑).这些病因或者联合、或者单独出现,交替反复,构成疾病的不同时期.

对应的治法是疏风祛风、清热凉血、祛湿、润燥.陈实功创立的消风散中,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风止痒兼清表热;配伍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配伍地黄清热凉血苍术芳香化湿,苦参清热燥湿止痒,木通清热利湿;当归、胡麻仁养血润燥.本方全面考虑到一般瘙痒类的皮肤病的自然进程和演变规律,针对各个环节设计了治法,故可用于湿疹发展的各个阶段.

相关内容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