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鸡血藤12g,雷公藤(同煎)10g,当归10g,丹参10g,地龙10g,白术10g,制南星10g,羌活10g,牛膝10g,生苡仁15g,茯苓12g,生甘草10g。
【用法】将上药加水500ml,煎30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功效】主治腰椎骨质增生,腰部退行性肿胀、疼痛,中医辨证属湿瘀交阻者。
【方解】本方根据其祛风胜湿、温经和络、消肿止痛之功,将鸡血藤、雷公藤立为二藤汤主药;丹参、当归活血补血,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羌活祛风散寒;生苡仁、白术可搜逐筋络湿邪,兼有健脾和胃之功;茯苓淡渗利湿,以增退水消肿之力;地龙为入络良药,通经和络,与牛膝合用,既能引诸药下行直达病所,又有补肝肾、强筋骨之效;制南星为方中镇痛要药,方中甘草用量较大,意在借其中和解毒之功,以减低雷公藤的毒性。雷公藤为近年来应用广泛之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每日常用量为10~12g,最大量不得超过15g,需严格控制用量,通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与骨质增生虽病因不同,但症状有相似之处,同属痹证,从提高疗效出发,于原来治痹方药中加入雷公藤后疗效有提高,因此定名为二藤汤。应用多年,剂量控制在10g以内,为常用量之低值, 尚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雷公藤与各药同煮沸15min并不影响疗效且无不良反应。但对心血管、肝、肾等有某些器质性病变者,应慎用或不用。
【加减】如患腰肿胀较甚,偏于湿盛者,加萆薢、生姜皮;如疼痛较重,偏于寒盛者,加制草乌、炙乳香等。
【医案】陈某,男,58岁。1992年2月21日初诊。自诉:腰部反复肿痛2年余,无外伤史,时轻时重,经针灸、服西药(具体药名不详)治疗,疗效显著。1周前因劳累后急性发作,腰部肿痛明显,行走困难。诊断为退行性关节炎(肿痛发热型)。证属瘀湿交阻,久而化热。治宜宣痹和络,化湿消肿。用二藤汤加五加皮10g,泽泻10g,金银花10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用药3剂,肿势获减,疼痛亦轻。再用7剂,肿胀继续减轻,皮温恢复正常。原方去制南星、金银花,继续服药10剂,腰部肿痛基本消失,行走基本自如。以后按主方每周服5剂,停药2天,连续治疗2个月,肿痛全消,随诊3年,无复发。
【按语】本方是江苏省中医院中医骨伤科许建安、诸方受主任医师的经验方。增生性腰椎退行性病变,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体型较肥胖的妇女易患本病,诱发因素有劳累、扭伤、受凉等。病程长,初起只痛不肿,或有缓解期,但多因病程延长,反复发作而加重,不仅疼痛影响行走,且可见腰部筋膜增厚肿胀,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抗“O”、类风湿试验等均正常,可与其他关节炎区别。苔多白滑,脉多濡细,证属长期劳损,腠理空虚,风寒杂至,凝滞血脉,腰部络道不通,痰湿蕴阻关节,寒邪郁久化热,于是局部微热,即痛且肿,屈伸行走不利。
【方源】李宝顺.名医名方录.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3:210-21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