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用量】
茯苓、泽泻、木通各9g,猪苓、栀子、车前子(包)、枳壳各6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用木通、车前子、泽泻、茯苓、猪苓清热利水通淋为主,配伍栀子清热泻火,枳壳行气以助水道通利。全方合用通淋、泻火、行气。共奏清热、利水、通淋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积热夹湿,蕴结于里所致的小便不利,淋沥不尽,或溺血等病证。
本方具有利尿作用显著,抗菌,消炎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小便不利,淋沥涩痛,或溺血,腰腹疼痛,舌苔黄腻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肝炎,尿闭症,精浊症,腰痛,疝气等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幼女阴道炎(湿热型)治宜清利湿热。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感染病虫,阴痒较甚者,加百部、苦参各6g,以杀虫止痒。腹胀,大便秘结者,加黄芩、大黄各6g,以清热通便。大便溏泄,臭秽甚者,加白芍、神曲各10g,连翘6g,川黄连2g,以清热行滞。
2.肝炎(湿热发黄型)治宜清热、利湿、解毒,
以本方加茵陈30g,黄芩、黄柏各12g为主治方。
若衄血、赤缕及舌红绛者,加白茅根30g,生地15g,丹皮10g。若发热无汗者,加佩兰10g,薄荷6g。若口粘、头身困重、大便粘滞秽臭者,去栀子、黄芩,加藿香、厚朴、半夏、薏苡仁各10g。
3.腰痛(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
以本方合加味二妙散(黄柏、苍术、当归、牛膝、防己、萆薢、龟板)为主治方。
【随证加减】
1.内热甚加龙胆草、黄芩、黄柏。
2.腹满、大便坚硬加生大黄。
3.邪热蕾血腹痛加红花、青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