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夏加茯苓汤方歌趣记歌诀与方解_速记口诀与运用要点

养生之家导读:小半夏加茯苓汤功效:温中化饮,通阳利水。那么,小半夏加茯苓汤方歌趣记歌诀与方解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小半夏加茯苓汤      行水消痞

小半夏加茯苓汤

行水消痞有生姜

加桂除夏治惊厥

茯苓甘草汤名彰

药物组成:半夏15g茯苓15g生姜10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功效:和胃降逆,引水下行。

主治:饮停于胃,上逆于膈所致的呕吐,心下痞,兼见目眩、心悸等症。方解:君——半夏辛温散水,降逆止呕。

臣——茯苓甘平淡渗,健脾行水。

佐使——生姜辛可散水,又善和胃降逆止呕。

三药合用,使水行和胃,降逆止呕。

运用要点:本方为降逆止呕之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呕吐,心下痞,兼见目眩、心悸为辨证要点。

临床案例:(1)民国初年,一位来华行医的英国医生患了顽固性呕吐,不能进食已有多日。一位日本医生和一位美国医生共同诊治,呕吐依然不止。当时以为病人已经无法救治,遂请名医张锡纯“一决其生死”。经过详细诊察,张氏说:“余有一策,姑试行之”。即用半夏加茯苓、生姜投治,“一二服后奇效忽显,数日竟回复原有之康健”。张锡纯技高一筹,使得三位“东西洋大夫”赞叹不已。

应该指出的是,张锡纯所用半夏乃是亲自所制,与药房所售半夏并不相同。原来因为半夏有毒,市面上的半夏都用白矾水煮,炮制太过,乃至药力尽失,非但不能止呕,反而可能引起呕吐。因此,张锡纯每年都自制半夏,其法“每于仲春季秋之时,用生半夏数斤,浸以热汤,日换一次,至旬日,将半夏剖为两半,再入锅中,多添凉水煮一沸,速连汤取出,盛盆中,候水凉,晒干备用”。这种自制半夏,“无论呕吐如何之剧,未有不止者”。(事见《医学衷中参西录》)(2)编者曾治刘女,4岁。感冒已五六天,经治疗感冒已愈,唯咳嗽不止,流鼻涕多而黏,午后到晚上尤显,有汗,纳差,便似干,舌淡润,脉滑软。此感冒后脾胃受损,酿湿生痰,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拟化痰,利湿,止咳,新订小半夏加茯苓汤投之:桂尖30g,茯苓30g,生半夏30g,旋覆花10g,紫菀30g,砂仁10g,生麦芽30g,生姜15片,大枣10枚。5剂。按成人药煎好,每次服50mL,每天服2~3次。

服药后症状消失。

按:新订小半夏加茯苓汤为唐步祺先生所拟,组成:半夏20g,生姜20g,茯苓30g,旋覆花10g,紫菀30g。治痰湿为患咳而兼呕吐者,据唐氏讲,“此方之疗效,在一般湿咳名方二陈汤之上”。本案可证。其后8月该女又发病一次,与本次一样,仍疏上方获效。

附方:

茯苓甘草汤(《伤寒论》):茯苓炙甘草桂枝生姜

功效:温中化饮,通阳利水。

主治:水饮停于心下,症见心下悸,口不渴,四肢厥逆等。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