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败毒散 暑湿热时行
人参败毒茯苓草
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
四时感冒有奇功
去参名为败毒散
加入消风治亦同
药物组成:人参10g茯苓25g甘草10g枳壳10g桔梗10g柴胡10g前胡10g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0g薄荷5g生姜5g。
趣味速记方歌歌诀:人参姜荷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g。
功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憎寒壮热,头身疼痛,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胸膈痞闷,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等。
方解:君——羌活、独活散风祛湿,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
臣——柴胡、前胡、薄荷透表散热兼能止咳。
佐——川芎活血而止痛,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利气,人参、茯苓益气扶正。
使——甘草、生姜和中而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解表,散风祛湿之功。
运用要点:(1)本方为益气解表的代表方剂,以憎寒壮热,头身重痛,鼻塞声重,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等为辨证要点。
(2)本方亦用治痢疾、泄泻初起而见表证者,清代喻嘉言倡用此法,称之为逆流挽舟”,颇有见地。
(3)本方还可用于疮疡初起而见风寒湿表证者,称之为“败毒散”,即含此意。一般可去掉人参,再加金银花、连翘,称为连翘败毒散。
临床案例:(1)民国时某年夏季,沪上名医丁甘仁的一位幼辈患了痢疾,丁老先生用了治痢方药多种,竟然不效,迁延月余,总是身热不退,下利不止,不免心焦。忧思之际,四川名医唐容川来到上海,名家相见,交谈甚契。丁老先生怜幼心切,虚怀若谷,特邀唐氏诊治。一番诊视之后,唐氏拟以人参败毒散治之。丁深觉有理,表示赞同。服药后,病人1剂身热即退,再剂下利亦止。当时上海广为流传,一者盛赞丁老先生虚怀若谷,二者钦佩唐容川经验丰富。清代喻嘉言十分推崇以人参败毒散治疗痢疾而兼表证者,称为“逆流挽舟法”。
(2)编者曾治尹某,女,24岁。泄泻一个半月,腹痛腹泻,日五六行,服过多种药物不效。食后腹胀,畏冷,虽是八月暑季,仍然无汗。舌淡赤胖,脉弦浮稍数,尺沉。分析此乃泻痢夹表,虽见泄泻,但畏冷,无汗,脉见弦浮,乃是表证之象,仿喻嘉言逆流挽舟法,主以人参败毒散:党参15g,茯苓30g,川芎15g,羌活10g,独活10g,柴胡、前胡、枳壳、桔梗、薄荷各10g,白术、白芍各15g,陈皮10g,防风10g,薏苡仁40g,炙甘草10g,生姜10片。5剂。
服两剂后腹痛、畏寒消失,体力增加,泻痢如水,口渴,脉已不见浮象。表证已解,专从扶阳利湿着眼,真武汤合五苓散调之:附子20g,茯苓30g,猪苓20g,桂枝10g,泽泻15g,白术15g,白芍20g,陈皮10g,防风10g,砂仁10g,莲子10g,山药15g,扁豆20g,薏苡仁40g,炙甘草10g。
5剂后大便已成形,日一二次,体力恢复。再服5剂巩固。
附方:
(1)败毒散:如正气不虚,可去掉人参,称之为败毒散。
(2)消风败毒散:人参败毒散与消风散(见该方)合用,名为消风败毒散,主治大致相同,而偏于治疗皮肤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