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又可分为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几种类型。湿重的人治疗药物以化湿为主,常用药有滑石、生甘草、杏仁、薏苡仁、自蔻仁、茅根等;热重的人治疗药物以清热为主,可选用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黄芩、黄连、葛根等;湿热并重的人治疗药物是清热利湿的,如藿香、车前草、淡竹叶、滑石、溪黄草、鸡骨草、木棉花等。祛除湿热的药物,药性偏寒凉,不能久服。中成药有甘露消毒丹、君太口服液、清热祛湿冲剂、溪黄草冲剂等,这些药物都不能久服。如果舌苔不那么黄腻了,小便已经变清了,炎症不明显了,就不要服了。
1.甘露消毒丹
组成: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芩、石莒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
用法:水丸,成人每次6~9克,3~7岁儿童每次2~3克,7岁以上每次3~5克,1日2次口服,或用布袋包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适应证:主治湿温时疫,邪在分气。症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身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呕吐泄泻,小便淋浊,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咽喉炎、百日咳、流行性感冒、消化不良、茵痢、伤寒、尿路感染、急性结膜炎等疾病。
2.香苏正胃丸
组成:广藿香、紫苏叶、香薷、陈皮、厚朴(姜炙)、枳壳(炒)、砂仁、白扁豆(炒)、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炒)、茯苓、甘草、滑石、朱砂。
用法:口服。1次1丸,1日1~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功效:解表化湿,和中消食。
适应证:用于小儿暑湿感冒,症见头痛发热、停食停乳、腹痛胀满、呕吐泄泻、小便不利。
3.二妙丸
组成:苍术、黄柏。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次。
功效:清热燥湿。
适应证:用于湿热下注之腿膝疼痛、脚气肿痛、湿疮、带下、淋痛、阴囊湿痒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