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遗症

养生之家导读: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怎么样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方术内容

①基础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应用脑保护剂。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应用相应的药物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

②中医治疗:在此基础上用地黄饮子治疗,基本方:熟地黄24g,巴戟天15g,山茱萸20g,石斛15g,肉苁蓉12g,附子9g,五味子10g,官桂12g,茯苓15g,麦门冬12g,石菖蒲15g,远志9g,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气虚明显者加党参、甘草;瘀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痰热明显者加川贝、胆南星、竹茹;肝阳上亢者加菊花、白芍。

③治疗期间,患者均以清淡饮食,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定时给患者翻身、捶背、按摩肢体,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临床疗效

患者50例,其中治愈16例(32%),显效20例(40%),

好转12例(24%),无效2例(4%),总有效率为96%。

治验点评

39.png-sy

脑梗死属于中医的中风、卒中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近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即中风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降低致残率,提高康复速度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而中医药在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风后遗症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语言不利,肢体活动受限,久病入肾,肾主骨,下元肾精不足,筋骨失养痿软无力,出现半身不遂;下元肾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故出现舌强不能言,语言謇涩。基本病机为下元虚衰,水不涵木,风阳上扰,痰浊上泛,阻塞窍道所致,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尤以肾虚为主,中医藏象理论中肾的功能为:①主生长、发育。肾中精气可概括为肾阴和肾阳,起滋养作用者称肾阴,起温煦作用者称肾阳。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壮老已,肾阴和肾阳维持着各脏腑的阴阳平衡。②主骨生髓。髓包括骨髓、脊髓和脑髓,所以脑的功能与肾有关。《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肾虚不能作强,筋骨失于充养,技能失于精巧,故肢体瘫痪,精细动作恢复较差或强痉,或麻木迟缓;足少阴肾脉循喉咙夹舌本,肾虚精气不能上承,加之痰浊上泛,瘀血阻络,则舌强不能言语,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元气虚衰,不能固摄,则自汗出,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标实为痰瘀阻滞。肾阳虚则水湿不运,聚湿成痰,阻滞经络,旁达四末则手足麻木不用;上犯于脑则脑脉闭阻,血运不畅,痰瘀互结,脑失所养,神机失灵;阻于清窍则神识昏蒙,舌强不语。阳损及阴,肾阴虚则四肢萎软无力。故治疗宜温补下元,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方中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附子、肉桂辛热,协上药以温养真元,摄纳浮阳;麦冬、石斛、五味子滋养阴液,使阴阳相合;石菖蒲、远志、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诸药合用,共奏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使水火相济,痰浊得除,则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之症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