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腰痛

养生之家导读:那么,针灸治疗腰痛效果怎么样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方术内容

①阿是穴、后溪(左侧)。前者常规针刺,行泻法;后者透合谷,针入1.5~2寸深(进针时若触及掌深部脉络丛会使患者感觉剧烈疼痛,需及时调整进针方向),行捻转泻法。②双侧肾俞、大肠俞、腰眼、左侧环跳、秩边、居髅、委中、承山、飞扬、跗阳、太溪。右侧肾俞与腰眼,左侧环跳与承山各为一组,接电针,选用高频连续波;太溪行补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双侧肾俞、大肠俞、腰眼、环跳、秩边、居髅、委中、承山、飞扬、跗阳、太溪。双侧肾俞与环跳各为组,接电针,选用高频连续波;委中每一疗程中行一次刺络放血;太溪行补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0.png-sy

治验点评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局部扭伤致经脉气行不畅,易生瘀血,阻于经脉,不通则痛;同时筋脉失气血之濡养,故而痛剧。在治疗上,局部取阿是穴,以求改善扭伤处之气血凝滯现象,以达通畅经脉、行气活血、缓解疼痛之效。右侧扭伤疼痛取左侧后溪乃是据“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之理,后溪穴为临床常用于急性腰扭伤之经验穴。一般未隔日之扭伤腰痛,无论严重与否,一次针刺即可愈之或去其痛势之大半;隔日之扭伤腰痛,亦只需2~3次针刺即可痊愈。该穴属手太阳小肠经,亦是交于督脉的八脉交会穴,督脉循腰脊而行,为阳脉之海,调节诸阳脉气血运行,故取此穴行泻法有疏通循行于腰部之督脉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之气血瘀滞,缓解急性扭伤所致腰部疼痛之效。祖国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肾又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之经脉循行经过腰背部,其经筋挟腰上脊,另督之脉行于腰背部正中。所以此两例慢性腰痛的治疗,当着眼于膀胱经、肾经和督脉,故治疗上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及督脉穴为主。后者尚有瘀血阻络之证,故治疗上须兼顾化瘀之则,因而选用委中每一疗程中行一次刺络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