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证治疗

养生之家导读:现代医学认为,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血是由骨髓和淋巴组织等造血器官制造转化而来。

【概述】

现代医学认为,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血是由骨髓和淋巴组织等造血器官制造转化而来。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病因导致骨髓中红骨髓明显减少,造血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以致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引起贫血。

临床表现以全细胞减少,进行性贫血、出血和反覆感染等为主要特征。

【病因病机】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有些至今仍未阐明,已查明的发病因素有下列几种:

1.化学因素:接触或服用苯类或重金属类(砷汞銻鉍等)、抗菌素类(氯霉素、合霉素、金霉素等)、磺胺类、镇静类(巴比妥类氯丙嗪)、抗肿瘤类药物等。

2.物理因素:各种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同位素镭等,长期过量接触和应用,可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3.生物性因素:严重细菌感染(如粟粒性结核、肺炎、伤寒等)时的细菌感染可抑制骨髓的造血。病毒感染(如传染性肝炎)、原虫感染(如黑热病)等偶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4.由于骨髓本身的疾患,骨髓造血组织遭到排挤或破坏。

5.某些疾病的晚期,如长期未经彻底治疗的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即贫血、出血和反复感染。造血功能障碍是最根本的问题也是引起出血和感染的重要环节再生障碍性贫血,分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较少见起病急发展快,在短期内贫血、出血和感染三方面的症状可以发展得很严重,往往数月内死亡。

慢性型:起病缓慢,常见症状有疲倦乏力、气急面色苍白等,病人常有出血症状,如皮肤黏膜淤点、鼻衄、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如果颅内出血,往往危及生命。

病人身体内的防御机能减退,容易有各种感染和发热,如口腔炎齿龈炎、扁桃腺炎和溃疡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中医“虚劳”、“血证”范畴。本病的发生与肝、心、肺、脾、肾有关,其关键在于脾、肾二脏。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藏精,精血同源。倘先天不足,肾亏精乏则营血亦匮乏。肾精亏损,肾阳虚衰,则濡养温煦他脏的功能亦减退可出现心不主血、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肺虚不能卫外而出现贫血、出血、发烧等病症。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饮食劳倦而伤脾,可致血虚出血。临床上可分为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淤血阻滞等类型。一般急性型的病程多在半年和8个月左右恶化和死亡。慢性型多在四年以上,治疗得当,预后较好。

21.png-sy

【辨证论治】

1.气血两虚型

这种类型的病人病情比较稳定病情较轻,起病缓慢。

症状:面色不华或萎黄,气短懒言,心悸眩晕,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脉濡细,舌淡、苔薄白。

治法:气血双補。

方药:方取八珍汤和当归补血汤加减。

处方:黄茋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5枚、生姜10克。

加减:如心脾两虚者可用归脾汤加减;出血者(鼻衄、齿衄等)可加仙鹤草30克、阿胶15克(烊化)。

2.脾肾阳虚型(见于病情严重者)

症状:可见畏寒肢冷、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腰腿酸软、眩晕耳鸣、小便清长、舌质淡而胖、苔薄白、脉沉细而缓。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方取理中汤合右归丸加减。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5克、炮姜6克、鹿角胶10克(烊化)、巴戟天10克、肉苁蓉10克、补骨脂15克、熟地黄15克、当归10克。

3.肝肾阴虚型(见于病情较重的病人)

症状:可见发热、手足心热、颧红盗汗、眩晕耳鸣、面色苍白、心悸气急、腰痛腿酸、足膝无力、口干、咽痛、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方用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

处方:女贞子30克、旱莲草30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枣皮12克、枸杞子15克、桑子30克、黄精15克、菟丝子5克、制首乌15克、龟板胶15克(烊化)加减:如阴虚火旺而出血者,加丹皮15克藕节五个、水牛角30克、赤芍15克、青蒿10克、鳖甲15克、知母10克、仙鹤草30克。

4.血淤阻滞型(本型病情比较严重)

症状:可见皮下淤斑,牙宣色暗、肌肤甲错,兼见上述各种症状,苔薄白质暗红或见紫点,脉细涩。

治法:活血祛淤止血。

方药:方取四物汤加味。

处方:熟地15克、当归15克、赤白芍10克丹参30克、茜草15克、大黄6克。

此外,以发热为主者如见表症,则扶正与解表同用。如见壮热、汗出、大便不通、里热之症为主者,则以清热泻火为主,可用泻心汤加减。如伴有感染发热者,可在补气血補脾肾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银花15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大青叶30克。

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临床上大多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强调补肾益精。

(1)如補髓生血1号方:处方:生地、熟地、枣皮、首乌、当归、麦冬、旱莲草、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菟丝子、黄茋红参、肉苁蓉、丹皮、山栀子、鸡血藤、山药、桑椹子、女贞子、茯苓、生甘草。(1号方可用于肝肾阴虚型患者。)(2)補髓生血2号方:处方:補骨脂、巴戟天牛膝、仙灵脾、肉桂、附子、红参、黄茋、山区、生地、当归、女贞子、鸡血藤、白术、麦冬、菟丝子、枸杞子、丹参、阳起石、鹿角胶。(2号方可用于脾肾阳虚型患者。)(3)補髓生血3号方:生地100克、熟地100克、黄100克、党参100克、当归60克、首乌100克、枸杞子100克、女贞子100克、旱莲草100克、胎盘粉200克、巴戟天80克、仙鹤草100克、赤芍60克、三七00克,共研细末加牛骨髓1000克及炼蜜为丸,早、中、晚各服2丸。开水吞服。

注:值得提出的是,牛骨髓和胎盘粉,治疗再障有良好疗效牛骨髓能促进红细胞生成,补肾益气,填骨髓;治精血亏损虚劳羸瘦等症。紫河车(胎盘)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加白细胞还有免疫及抗感染抗过敏等作用,大补元气,补血益精,治诸虚百损,体瘦血枯,均有良效。

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单方、验方(最好能长期服用。)解毒补托汤

基本方组成:黄茋、白花蛇舌草、女贞子各30克虎杖、党参、旱莲草、连翘各25克、当归、丹参各20克、柴胡、葛根、陈皮各15克。(小儿剂量酌减)日1剂,水煎三次,药汁合匀分三次温服。治疗三个月为一疗程。复查血液再服。

加减:阴虚重者加首乌、生地、阿胶;阳虚重者加菟丝子、桂枝、鹿胶;气虚者加太子参、黄精、白术;血淤重者加莪术、桃仁、红花;高热者加生石膏、知母、大青叶;低热者加白薇银、柴胡、地骨皮;出血者加仙鹤草、茜草、白茅根。

按语:再障的主要病因为热毒;病机为热毒内陷、灼血阻络、伤精耗髓,而致精髓枯涸,血生乏源。热毒内陷、气阴两伤为其基本证候。我们拟定“解毒补托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味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方有“清热清毒托邪外出,凉血散血、益气养服之功”。

可随证长期服用无副作用。

单方:

(1)鲜胎盘1个,生姜20克,炖瘦猪肉吃。每周1剂。

(2)鸡蛋3个、牛骨髓30克、阿胶30克、大枣60克,煮服。日1剂。

(3)鸡血藤100克(加水浓煎)、鸡蛋4个、共煮食,每日1剂。

(4)鱼膘胶50克、动物骨250克(动物骨先熬汤、汤熟后加入鱼膘胶再煮喝汤吃鱼膘胶)。

附:家传秘方:“牛髓养血膏”。

组成和制法:血鹿茸10克、高丽参10克、藏红花、田三七各6克(共研细末)。

合黄牛骨髓、蜂蜜各250克、文火熬成膏。日1剂。分4~5次服完。(若量大而服不完,也应尽量多服。)

此方有补精髓益元气,养血活血止血的功效方中用黄牛骨髓为主药《本经》认为其能“补中填骨髓”。本人认为黄牛骨髓的补精养血的功效比其他动物骨髓强。辅之以血鹿茸补肾填精,高丽参大补元气,佐以藏红花(藏红花性味甘平,川红花性味辛温,此方不可以川代藏)。和田三七活血止血,复以补中润燥的蜂蜜调熬成药。若阳虚明显者可在方中酌情加入鹿角胶30克、黄茋、鱼膘胶各15克。(全方立法严谨,用药精炼、药重力宏。用之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热象不明显者能取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结语:再障一病,中医古典医籍无此一名,据其临床表现,庶可归属于“虚劳”、“血虚”、“血枯”、“血证”等范畴。当今多数学者,倾向以“虚劳”称谓之。但“虚劳”系诸多原因引起的五脏亏损、气血阴阳不足证侯的泛称,常见于各种慢性疾病的中晚期。而再障则以“贫血”感染发热“出血”伴“肝脏肿大”为其主要临床特征。

此病来势凶猛进展迅速,预后堪虞,实非一般虚劳可比。故此,我们认为把“再障”

称为“急劳”为宜,或髓劳也可。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长期坚持服药,还要保持乐观主义情绪,从事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这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