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铁性贫血患者:食物中的铁需在消化道中转化成亚铁才能被吸收利用。若喝牛奶,体内的亚铁就与牛奶的钙盐、磷盐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影响铁的吸收利用,不利于贫血患者恢复健康。
(2)返流性食道炎患者:反流性食道炎是由于下食道括约肌收缩力下降,胃及二十指肠液返流入食道所引起的。研究证实,含有脂肪的牛奶会影响下食道括约肌的收缩,从而增加胃液或肠液的反流,加重食道炎症状。
(3)腹部手术者:此类病人多有肠胀气症状,牛奶中含有较多脂肪和酪蛋白,在胃肠内不易消化,发酵后可产生气体,使肠胀气加重,不利于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4)消化道溃疡患者:牛奶虽可缓解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但因其能刺激胃肠黏膜分泌大量胃酸,会使病情加重。
(5)乳糖酸缺乏患者:牛奶中乳糖含量较高,但必须在消化道乳糖酸作用下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乳糖酸缺乏,食用牛奶后就会引起腹痛、腹泻。
(6)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牛奶中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和胰脂酶的参与,饮用牛奶将加重胆囊和胰腺的负担,进而加重病情。
(7)平时有腹胀、多屁、腹痛和腹泻等症状者:这些症状虽不是牛奶引起,但饮用牛奶后会使这些症状加剧。
(8)牛奶过敏者:有人喝牛奶后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个别严重过敏的人,甚至会出现鼻炎、哮喘或荨麻疹等。
1、牛奶中的酪蛋白含有10%的磷,对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2、牛奶中含有钾,可使动脉血管壁在血奔流高时保持稳定,使中风危险减少一半。
3、喝牛奶可以组织人体对食物中的有毒金属铅以及镉的吸收,而且有具有轻度的解毒功效。
4、牛奶中含有将近5%的乳糖,可促进人体对钙和铁的吸收,增强肠蠕动,促进排泄。
5、牛奶和脱脂奶可增强免疫体系功能,阻止肿瘤细胞增长。
6、牛奶中的维生素B2,可提高视力。
7、牛奶还可防止动脉硬化。
8、牛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SOD能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增强免疫力,具有抗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
9、牛奶中的β-酪蛋白,具有较强的抗变异原机制,能减少癌变。
10、牛奶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睡前喝一杯牛奶可促进睡眠。
11、牛奶中的酷氨酸能促进快乐激素血清激素生长。
12、牛奶脂肪中含有适量的胆固醇成分,对成人特别是各种组织器官均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更不可少。
13、牛奶中的磺、锌和卵磷脂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14、牛奶中的铁、铜和维生素A有美容作用,使皮肤保持光滑和丰满。
15、牛奶中的钙能增强骨骼、牙齿,使骨骼萎缩病减少一半,促进婴幼儿和青少年的智力发展与生理发育。
16、牛奶中的镁能缓解心脏和神经系统疲劳。
17、牛奶中的锌能促进伤口更快地愈合。
18、牛奶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19、牛奶中蛋白质、酶肽、激素等均有调节机体功能的活性,有预防感染、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菌活性,能够预防多种疾病。
1、牛奶不宜生喝,加热见沸后即取
牛奶在摄氏100度时乳糖开始焦化,分解成乳酸和甲酸,降低营养价值。牛奶久煮颜色变褐,脂香降低、蛋白质变性出现沉淀,维生素也损失,奶中含有防婴儿腹泻作用的轮状病毒抗体,也遭破坏。
2、牛奶煮开稍凉后别加糖
奶中赖氨酸和果糖在高温下形成果糖赖氨酸,对人体有害。糖属酸性,奶中钙属碱性,两者结合使钙大量丢失。最好不加糖。
3、不宜空腹喝牛奶
空腹身体处于饥饿状态,需求能量阶段。此时喝牛奶将蛋白质当碳水化合物变成热能而消耗。在胃中停留时间短,很快排泄至肠道,不利于消化吸收。
4、不宜和含鞣酸草酸的食物同食
如浓茶、袖子。柠檬,杨梅、石榴、觅草、茭白、菠菜等。因含有大量草酸和鞣酸凝结成块,不易消化吸收,破坏营养。
5、牛奶不宜放入冰箱冷冻室
防止脂肪蛋白分离出干酪素,像水样,味道差。
6、牛奶宜放在凉爽暗处
因经阳光照射30分钟后,维生素B、C损失殆尽。
7、夏天喝牛奶产生内热“上火”
其实不然,牛奶性微寒,四季都能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