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口服药对饮水量有何要求?
1)一般片剂150~200毫升水即可,胶囊则喝水量大一些,因为胶囊易附着在食管上。
2)部分药物服用时,要少喝水甚至不能喝水。如硝酸甘油舌下片,含服时间要控制在5分钟左右,含后30分钟不宜吃东西和喝水,以免影响药物吸收;服用止咳糖浆时如果喝水,将冲淡咽部的糖浆,影响止咳效果;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时,因需要在胃部形成保护层,故不要喝水过多,以免影响药效。
3)个别药物服用后需要大量喝水,如磺胺类药物,因为磺胺类药易在尿中形成结晶引起尿刺痛。
4)还有一些情况需视病情而定,如腹泻时服用口服补液盐、发热时服用退热药需要多喝一些水,因为腹泻需要补充体内水分,退热出汗会丧失水分。
病人看病时,医生常会开些口服药,因为口服药既简便又安全,一般可按“1天几次,1次几片”的方法来服用。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病人为了图省事,将药片放在口腔里,不喝水,用力一咽,算是服完了药,其实,这种服药方式并不可取。研究表明,仅以一汤匙水送服药物者,有60%的药片不能进入胃内,而只能滞留在食管中慢慢溶解并对食管黏膜产生不良刺激,严重者可引起食管炎。服药时,增加饮水量,可使药物快速通过咽部和食管进入胃内,提高胃的排空速度,使药物尽快到达肠道。因为多数药物是在小肠内被人体吸收的。所以药物越早到达小肠,越有利于增强药物的吸收率,提高药效。
另外,增加饮水量还可对溶解度小而剂量大的药物增加溶出量,促进吸收,从而提高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因此,病人在服药时应注意,要用200~300毫升温开水送下,以使药物尽快进入胃内。切忌干吞药片,同时注意尽量采取立姿或坐姿服药,服药后不要马上仰卧,以免药物滞留在食管内。
除一般药品外,服用某些特殊药品时的饮水量还要具体药物具体分析。如服用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由于其代谢产物溶解度低,容易在泌尿道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痛等症状,故要求病人在服药时每天至少饮水1500毫升。而在服用另外一些药物时则不宜过多饮水,如服思密达(每袋3克)只需50毫升水冲服即可,以利于较高浓度下形成胃黏膜保护膜。
吃药多喝水不能一概而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有病服药的时候,多喝水是一条捷径,比如说治疗感冒、发烧、结石类的疾病的药物,多喝水的确有很好的效果。然而,吃药的时候多喝水并不能一概而论,有些药物在服用之时,如果喝水过多不仅无益,反而会影响药效的发挥,甚至会失去治疗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