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征】鳜鱼,俗称桂鱼、鱼、季花鱼、花鲫鱼、鲑鱼、石桂鱼、棉鳞鱼、鳌花鱼和水豚。古时鳜字同蹶,指此鱼身体不能屈曲如僵蹶,故得名。鳜鱼体侧扁,鱼鳍呈扇形,口大鳞细,体黄色绿,有黑色斑点,内部无胆少刺,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食用时不担心鱼刺卡喉,因此可以大饱口福。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誉它为“水豚”,意思是其味如同河豚一样鲜美;还有人将其比成天上的龙肉,说明鳜鱼的风味的确不凡。所以,鳜鱼历来被认为是鱼中上品,宴中佳肴,特别是春季最为肥美,被称为“春令时鲜”。鳜鱼分布很广,在全国江河湖泊中都有生长,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一大特产,有些地方叫它花鲫鱼。中医认为鳜鱼性平味甘。
【营养】每100克鳜鱼肉中约含水分74.5克,能量494千焦,蛋白质19.8克,脂肪4.2克,维生素B1 0.02毫克,维生素B2 0.08毫克,尼克酸5.9毫克,维生素E0.87毫克,钙62毫克,磷217毫克,铁1毫克,镁32毫克,钾299毫克,锌1.05毫克,胆固醇96~151毫克(鳜鱼子为494毫克/100克)。营养价值比鲤鱼要高,更比鳙鱼、鲢鱼高。
【宜忌】中医认为,鳜鱼具有补气益脾,养血行瘀,益气力,补虚劳,杀痨虫,消恶水,运饮食,肥健人之功效。中医所说的“杀痨虫”,就是指现代医学所讲的治服结核杆菌,意思是有利于肺结核病的痊愈。除了哮喘、咯血病人不宜食外,任何人均可无忌享用。
【用法】鳜鱼可供蒸、煮、烩、烧、烤、炸、熘、做汤等,如乌龙桂鱼、叉烧桂鱼、松鼠桂鱼、菊花桂鱼、醋熘桂鱼、火夹桂鱼和香酥桂鱼等等。
治肺结核、咳嗽、贫血,可用鳜鱼一条(约500克),去肠杂及鳞,与百合20克、贝母5克,冰糖适量,隔水蒸熟,去药渣后食鱼及百合。也可将鳜鱼与30克大枣一起煮汤,然后取此汤加糯米煮粥服用。
病后体虚或年老体弱者,可用鳜鱼一条,去肠杂及鳞,加黄芪、党参各15克,淮山药30克,当归头12克,将诸药先煎汁后用于煮鱼食用。
鳜鱼汤的做法是:用鳜鱼一条,去肠杂及鳞后,加姜、葱、盐、酱、胡椒等调料共煮即成。此汤可用于养血、补虚损,治贫血以及食欲不振等病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