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乳腺增生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为常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一般常于月经前期加重,行经后减轻。乳腺增生病重的一小部分以后有发展成为乳腺癌的可能性。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乳癖多系忧思郁怒伤肝,气血凝滞运行不畅,气阻痰湿不化,阻滞乳络而成。《疡科心得集》云:“乳癖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又云:“乳属阳明,乳中结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土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憔恐来伏而不扬,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不必治胃,但治肝而肿消”。足厥阴之脉贯隔,布胁肋,上注于肺,乳头属肝。肝体阴而用阳,体阴者,主乎藏血也,用阳也,主乎疏泄也,若情志不畅,疏泄失常,肝气郁结,可见胸闷乳胀乳痛。乳房的生理病理直接受冲任二脉经气亏盈调节的,特别是肝、胃二经发生病变,经气运行异常更直接影响乳房病变。因而乳房病变原因不外是情志不舒,精神抑郁,气机失调,肝气郁结致使冲任失调,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煎熬成痰;或肝气犯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气为血帅,气机不畅则气血不能调和,血行受阻而郁滞痰郁互结,阻塞乳络,则成乳病。故乳房病病因不外是郁、痰、瘀三个字。在郁、痰、瘀三因中,郁起主导作用,故《外科正宗))云:“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思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所以辨证分型多属肝郁痰凝,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可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临床应用】
刘氏2应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578例,578例患者分为A组376例,B组202例,2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A组:予小柴胡汤加减,基本中药方:柴胡、党参、昆布、海藻、连翘、浙贝母、陈皮、当归、川子各12g,黄芩10g,半夏9g,夏枯草、蒲公英、全瓜蒌各15g,牡蛎20gB组:口服乳癖消片(辽宁恒仁中药厂生产),每次6片每日3次。治疗结果:显效:乳房疼痛(胀痛或触痛)消失,肿块缩小>50%,持续1个月以上(A组210例,B组85例);有效:乳房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肿块无明显变化,持续1个月以上(A组110例,B组58例);无效:乳房肿块和疼痛均无明显变化(A组56例,B组59例)。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1)。
万氏3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方法:基本中药方:柴胡24g,黄芩15g,半夏15g,党参24g,生牡蛎30g,浙贝母9g,王不留行30g(或路路通15g),三棱9g,莪术9g,夏枯草30g,生姜9g,大枣6g。治疗结果:痊愈12例,显效34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5%35例月经来潮前加重,月经过后减轻,40例经常随情志不畅而乳病加重。
李氏4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方法:基本中药方:柴胡24g,黄芩15g,半夏15g,党参18g,生牡蛎30g,浙贝9g,路路通30g,三棱9g,术9g,夏枯草30g,皂刺30g,生姜9g治疗结果:乳核及疼痛消失者共34例,乳核数目及大小减少1/2以上,疼痛明显减轻共1例,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者6例。
韩氏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52例,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方法:基本中药方:柴胡24g,黄芩15g,半夏15g,党参24g,生牡蛎30g,浙贝母9g,夏枯草30g,生姜9g,大枣6枚治疗结果:治愈33例(占63.46%);好转16例(占30.77%);未愈3例(占5.77%)。
【病案举例】
1.李某,女,32岁,市百货公司干部。患者双侧乳房疼痛伴有肿块一年余,经乳腺液晶热图检查,结果:局限性热区(左右),花斑状小温差热区,及远红外乳腺扫描,确诊为“乳腺小叶增生症”,到我科就诊。检查:患者双侧乳房外上象限可扣及肿块各1个,左侧约2cm×1.5cm,右侧约1.5cm×1cm,肿块均为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筋膜粘连,推之移动,质韧不坚,皮色不变月经来潮前,乳房胀痛加重,经后减轻,情绪波动时痛甚,烦躁易怒,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弦细。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脾虚痰凝,治宜疏肝健脾,化痰散结,方用小柴胡汤加甲珠10g、桔核15g、生牡30g、丝瓜络6g。服药6剂后,乳房胀痛消失,肿块变软,但胃不适。上方加砂仁10g,服药10剂后,右侧乳房肿块消失,左侧乳房肿块明显缩小为0.5cm×0.5cm,余症消失守上方去砂仁服10剂后,经触诊发现乳房肿块全部消失,远红外乳腺扫描也未见异常。61按:小柴胡汤是《伤寒论》治少阳病的主方,其主证在《伤寒论》中明确指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仲景同时文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就说明只要有一证,二证或三证就可以使用小柴胡汤治疗。而乳房病由于与肝、脾、胃、冲任等经均有密切关系,其病时,出现的症状中总有小柴胡汤证的一证或几证,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乳房病而取效。中医学认为,根据中医理论拟定加味小柴胡汤,方剂中柴胡、半夏为主,疏肝理气,散结止痛;海藻、昆布、浙贝母、瓜蒌、牡蛎、夏枯草等软坚散结为辅,加强主药消散之力;佐以党参顾护正气,使攻邪不伤正;黄芩化解郁久之热,柴胡兼可引药人经,当归、川楝子活血养血止痛。陈皮、半夏健脾化湿祛痰,整方配伍使滞者行,结者散,瘀者通,病得除。现代药理学研究亦证实舒肝理气、活血化瘀方能纠正激素的大环境失衡调节激素内分泌,降低雌激素受体含量,使乳腺组织对雌激素敏感性降低,缓解乳腺增生。
2.孙某,女,36岁。乳房有肿块,胀痛不已,每因情绪波动及经前期更甚,经红外线检查示:双侧乳腺小叶增生。经行月经量较少,色黑有瘀块,心烦易怒,口苦口干,舌质暗散布瘀点,苔白,脉弦细。方以:醋柴胡15g,炒黄芩15g,太子参30g,法半夏15g,郁金30g,川楝子20g,炒甲珠15g,夏枯草30g,延胡索20g,桔核15g,香附15g,桃仁15g,炙甘草10g。穿山甲研细用药汤兑服。连服4剂后,患者乳房胀痛症状缓解,乳房结块柔软,压痛不显,情绪明显好转。每次月经来临前一周加黄芪30g、白芍15g,服2剂,连服6个月经周期,患者乳房结块消失,经行正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