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虽然发病机制不完全明了,但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危害、威胁人们的健康。中医学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系由素体虚弱或劳累过度、耗伤正气、复感外邪,以风热邪毒为主,内壅心脉、损阴耗气所致。《伤寒论》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肋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病毒性心肌炎,有起病数日或数周史,有胸痛、心悸,同时兼有原发感染症状,如咳嗽、身有微热等,急性期常兼见不同程度的寒热往来,咽红肿痛,口苦等症状,与《伤寒论》中原文:“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甚为合拍。所以临床上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本病常能取得满意疗效。
【临床应用】
毕氏等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本病30例,方药组成为:柴胡25g,黄芩15g,半夏10g,人参10g,甘草0g,贯众15g,苦参20g,虎杖15g;若心悸甚,加五味子15g、炒枣仁15g、丹参15g若胸闷甚,加郁金15g、旋覆花10g;兼有痰阻胸痹者,加瓜蒌10g、薤白10g;胸闷而舌暗者,加桃仁15g、红花1g每剂加水600ml,煎至200ml,每日一剂,分2次分别在早、晚餐15分钟后即服,连服30天。疗效显著。对照组15例,常规给肌苷注射液+ATP注射液40mg+辅酶A注射液10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日一次静滴,共15天;维生素C片0.2g,每日3次,口服辅酶Q10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共30天。结果治疗组30例显效2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1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3%。两组治疗后,疗效差异显著(P<0.01)邱氏30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0例,并与西药组对照观察,治疗组服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药用:柴胡12g,黄芩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半夏9g,人参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15日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服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ATP20mg、细胞色素C15mg、辅酶A50U日1次静点,同时口服肌苷片1片,每日3次,15日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60例,治愈32例(53.3%),显效24例(40.0%),无效4例(6.7%);对照组30例,治愈11例(36.6%),显效10例(33.3%),无效9例(30%)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高。秦氏等采用加减小柴胡汤治疗31例,获得满意的疗效,并与用西药治疗的31例作对比观察,治疗组服用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0g,半夏10g,党参12g,甘草5g,生姜g,黄芪20g,当归10g,葛根12g,山楂10g,麦芽10g,黄芩10g,大枣10g。均连用3周,症状提前消失,检查均正常者,可以提前停药,8岁以上用全量,4~8岁用半量,3岁以下用1/3量。对照组服用三磷酸腺苷每日20~40mg;辅酶A每日100~200U;维生素C每日2~3g;1,6-磷酸果糖5g;有感染病灶者试用抗生素或病毒唑。结果治疗组31例中,临床控制18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31例中,临床控制12例,好转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1.29%。两组比较,x2=11.768,P<0.01。
【病案举例】
1.王某某,女,8岁。1998年5月初诊患者素体不佳,多感冒腹泻,于5周前因流感(胃肠型)先就诊于医务室,并发肺炎后住市内某医院内科,1周后回家调理,但总觉乏力,时有低热,胸,体痛,不欲食,因精力极差而学,查肝功能正常,两肺阴性,血沉、抗链“”均正常,后经心电图检查:ST段下段,T波低平,QT间期延长,血常规白细胞不高。考虑为“病毒性心肌炎”,因心肌活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患者家长拒检,作常规治疗两周,效果不理想,转河南某部队医院,复检同前,调理月余后乃回家休息,经人介绍来本院求治。查脉弦,苔薄白,低热,体温38℃,默默不欲饮食,心悸心烦,予小柴胡汤加味6剂(柴胡25g,黄芩15g,半夏10g,人参10g,甘草10g,贯众15g,苦参0g,虎15g);若心悸甚,加五味子15g、炒枣仁15g、丹参15g,药后食欲好转,仍拟上方继服。三诊时低热、体痛消失,舌质淡红,脉缓弱,查心电图恢复正常29
按: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心悸”、“忡”、“胸痹”等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系由素体虚弱或劳累过渡度、耗伤正气、复感外邪,以风热邪毒为主,内重心脉、损阴耗气所致。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绝大多数心肌炎患者发病前均有邪毒感染病史。在急性期常兼见不同程度的寒热往来。咽红肿痛,口苦等症状,根据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原则,选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方中柴胡苦平,轻清疏散少阳之邪,并能疏气机之郁滞;苦寒之黄等,清泄少阳之热;半夏和胃逆止呕;人参补中益气,一者扶正以祛邪,一者益气以防邪;贯众苦参、虎杖清热解毒、透表利咽;瓜蒌、薤白理气宽胸散结;桃仁、红花活血通络,共奏祛邪顾正,标本兼治,证病兼顾之效。
2.张某,女,22岁。胸闷、心悸,活动后加重3周余自服谷维素、维生素B6、脑力宝等,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遂至我院求治。
自诉3周前曾有淋雨史,当晚出现高热、寒战、恶心,服扑热息痛、速效伤风胶囊后症状缓解。翌日下午即出现胸闷、心悸、失眠。诊见舌边红、苔薄白,脉细微弱。查心电图示:心肌劳损(各导联T波低平甚至倒置)。西医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断为心悸,证属肝郁化火、上扰心神。治以疏肝解郁、养心安神,方以小柴胡汤化裁柴胡9g,白芍20g,炙甘草6g,法半夏、当归各8g,酸枣仁、麦冬各10g,夜交藤15g,茯苓12g。水煎服日1剂,两次分服。同时配用西药营养心肌。15天后自觉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正常。
按:病毒性心肌炎多因机体免疫力下降,心肌受邪而致。本例因风寒侵袭,阻滞少阳而发病,故首选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方以柴胡、黄芩苦寒渗透,祛除少阳邪热;半夏辛温通降;枣仁、茯苓、甘草、当归、夜交藤、麦冬养心安神。诸药合用,可使少阳枢机得利,病邪得除,疾病遂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