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本病近几年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年龄在40岁以上较40岁以下患者为多。在我国各地该病占医院各类器质性心脏病的第二、第三位,有些地区则占首位。在中医文献中没有肺心病的病名,根据肺心病咳、喘、痰、悸、肿、绀、热、血、昏、脱诸证,其病当属中医学“咳嗽”、“喘证”、“痰饮”、“水肿”、“肺胀”、“心悸”等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目前对肺心病的论治已基本达成共识,无非是从虚、痰、瘀、饮四方面论治,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其中活血化瘀更是贯穿肺心病治疗的始终。肺心病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黏度和血浆黏度增高,血液流动缓慢,易诱发肺小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与中医血瘀证相吻合。活血化瘀是对慢性肺心病病理生理的针对性治疗,活血是活其血脉,调整心血管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改善和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肺血流量或心肌血流量;祛瘀则是祛其瘀滞,改善血凝状态,调整血脂代谢,降低血脂,保护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抗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反应,预防血栓形成。活血化瘀还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周围渗出,促进炎症物质吸收,有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并可改善骨髓微循环,抑制纤维增生,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炎、抗变态反应。
【临床应用】
周氏采用活血化瘀法,以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配合西药抗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65例,并设对照组用西药综合治疗52例。结果:治疗组显效61.5%,好转32.3%,无效6.2%,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显效42.3%,好转38.5%,无效19.2%,总有效率为80.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江氏3对8例肺心病患者均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治疗,根据临床症状适当加减,结果:28例病情均得以缓解,肺血流图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该方治疗肺心病,能明显改善肺微循环,纠正难治性肺心病的“浓、黏、凝、聚”问题,从而使病情好转。郑氏4等以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痰浊壅盛者加瓜蒌、尊苈子;肺肾气虚者加黄芪、白术、细辛;脾虚水肿者加茯苓皮、大腹皮、桂枝。治疗肺心病31例,总有效率93.6%。贾氏等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肺心病,提示本方法对该病有迅速缓解症状及减少复发的作用。方法:采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生地、陈皮、制半夏、云苓、炙草)与西医常规治疗本病急性加重期60例,并与对照组60例进行对照,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复发率37.77%;对照组总有效率71.66%,复发率75%。
【病案举例】
1.董某,男性,66岁。1991年1月14日初诊。患者有喘证病史10年余,每遇天气变冷,病情加重。这次发病因天气骤冷,御寒不及而致。患者感呼吸困难,以夜间为著,伴心慌气,,,
短,胸闷痛,诊见患者神志清楚,精神萎靡,端坐呼吸,张口肩,吐大量白黏痰,少量粉红色痰。面色晦暗,口唇和舌质紫绀,桶状胸,肋间隙变宽,双肺满布湿音。心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减弱,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腹部胀满,肝脏相对增大,无压痛,脾不大,双下肢浮肿,指、趾甲青紫,脉象滑数而结代。心电图示异位心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频发房性早搏,左心室肥厚。线胸透示为肺心病合并感染。中医诊断为喘证、心痹。治宜活血化瘀、通脉复脉、宣肺止咳、平喘利尿。处方:当归12g,赤芍12g,川芎12g,桃仁12g,红花12g,丹参18g,苏子10g,茯苓皮30g,陈皮12g,半夏12g,杏仁12g,川贝母12g,桔梗12g,降香12g,水蛭12g,延胡索12g,紫菀12g,冬花12g,泽泻15g,葶苈子12g,冬瓜皮16g。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予氧气吸入,对症予强心利尿、平喘止咳、活血化瘀药及抗生素治疗,以改善微循环和治疗肺部感染。经治疗患者于24小时内病情趋于稳定,坚持服中药治本。连服20剂后复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左心室高电压。心肺听诊两肺湿啰音消失,心律齐,各瓣膜无病理性杂音,下肢浮肿消失,临床症状控制而愈,随访半年未复发6
按:本病按“喘证”、“心痹”治疗,以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活血化瘀,通脉复脉,加入宣肺止咳平喘利尿药物,使危证得缓,瘀滞祛除,气血复畅,则诸证自除。
2.马某,男,农民。以“反复咳喘11年,伴间断下肢水肿2年,加重2周”为主诉,于1999年12月日住院。入院时频繁咳喘,咳大量白色黏痰,伴动则气喘、心悸,下肢水肿,夜间休息及食纳差。院查体:精神差,呼吸急促,口唇、颜面发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下肺可闻及大量湿音。心率100次分钟,P2>A2,未闻及杂音。肝肋下1c,质中,肝颈回流征(+)。双下肢中度可凹性水肿。肝功化验正常。胸片示:右下肺动脉增宽,肺纹理紊乱。心电图示:肺性P波,电轴右偏。
院诊断: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处理: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静滴先锋V号5g/d,口服甘草合剂、氨茶碱等,同时给予中药(桃仁、红花各15g,当归、赤芍、生地、陈皮、制半夏、茯苓、炙草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3日后症状逐渐减轻,1周后咳喘、肺部啰音基本消失。出院后嘱其加强肺功能锻炼,继服本方2个疗程。随访2年未复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