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加减治崩漏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逍遥散加减治这种疾病的医案和配方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崩漏

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条达,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意,若七情内伤,或六淫外束,犯之则木郁而病从矣。逍遥散以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土,以培其本;柴胡、薄荷俱系辛散气升之物,以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在逍遥散的基础上,根据妇女不同时期灵活加减,对崩漏的治疗有较好疗效。如青春期,大多气血旺盛,易邪热内蕴,迫血妄行,配以凉血止血之生地、丹皮、山栀子;中年期大多气血两虚,虚不摄血,血不循经,溢于宫外,配以补气养血之党参、黄芪、熟地;更年期冲任亏损,肝肾已虚,配以固本补肾之菟丝子、巴戟天、鹿角霜、金樱子等方能奏效。

【病案举例】

1.患者,女,16岁,未婚,1997年6月21日初诊。14岁月经来潮,初起月经周期正常,近3个月来,月经周期长,淋漓不断,持续半月不净,量多,色鲜红,下腹阵发性隐痛,纳少,夜间烦躁不眠,舌红,苔黄干,脉弦数,曾用西药效果不佳。证属肝脾不调,血热内蕴。治则:疏肝理脾,凉血止血。方药:逍遥散加味。柴胡5g,当归8g,白芍15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3g,生姜、薄荷少许,生地30g,阿胶15g,丹皮10g,黑山栀10g,牡蛎30g.3剂,水煎服,日服1剂。

二诊:服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腹不痛,睡眠佳,纳食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弦,守上方加熟地20g,益母草15g,3剂,水煎服,日服1剂。

三诊:服药后血已止,腹不痛,仍眩晕,疲乏无力,四肢麻,纳食、睡眠正常,舌淡,苔薄黄,脉弦,再拟逍遥散加党参20g,黄芪30g,川芎10g,调理数剂而愈。

2.患者,女,38岁,已婚,1996年8月16日初诊。患者已婚,育二胎,已结扎,下腹痛,血量增多,月经20天仍点滴不净,血色暗淡,夹有血块,且有异味,精神疲乏,面色青黄,四肢麻本,纳少,睡眠尚可,舌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分型:肝脾两虚,虚不摄血。

治则:养肝健脾,补气摄血。

方药:逍遥散加味。柴胡10g,白术10g,白芍15g,茯苓20g,甘草3g,生姜、薄荷少许,党参30g,黄芪60g,熟地20g,阿胶15g,龙骨30g,3剂,水煎,日服1剂。

二诊:服药后血量减少,无块状血排出,目前仍有少量暗淡血液,下腹隐痛,精神、饮食、二便、睡眠尚可,舌淡苔白,脉弦细,守上方加桑寄生20g,川芎10g,5剂,水煎,日服1剂。

三诊:血已止,腹不痛,仍眩晕,四肢疲乏无力,守上方调理数剂而愈,以后3个月内,每月经前1周服逍遥散加味5剂,以资巩固,追访未见反复。

3.患者,女,已婚,48岁,1996年12月15日。患者从46岁起月经周期不正常,时隔3~6个月月经来潮1次,且每次血量如泉涌,经输血、止血,症状反复,B超检查未发现子宫占位性病变,面色晦暗无华,四肢乏力,动则血流不止,血色暗淡,怕冷,腰酸背痛,眩晕,如坐舟车,下腹痛,纳少,睡眠不佳,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辨证分型:肝肾亏损,冲任不固。

治则:滋补肝肾,固摄止血。

方药:逍遥散加味。柴胡5g,当归10g,白术15g,白芍15g,茯苓30g,生姜、薄荷少许,鹿角霜30g,菟丝子20g,巴载15g,黄芪60g,阿胶15g(另炖),牡蛎30g,龙骨30g,3剂,水煎,日服1剂。

二诊:服药后血量减少,动则仍有少量血液渗出,点滴不断,少许白带,腰酸,四肢麻木,眩晕,疲乏无力,舌淡苔白,脉虚细,守上方3剂,水煎,日服1剂。

三诊:血已止,仍有少许白带,腰酸,四肢麻木,眩晕,纳,二便尚可,舌淡,苔白腻,脉细,守上方去阿胶,加入苍术10g,鸡冠花15g,续服数十剂调理善后。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