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月经的产生是天癸、脏腑、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子宫的生理现象。血赖气生化、运行、调节、统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血的正常调节有赖肝的疏泄和条达。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肝气条达,疏泄正常,血海按时满溢,则月经如期而至若情志抑郁或忿怒伤肝,以致疏泄失司,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疏泄过度,则月经先期而至,疏泄不及则后期而来,疏泄失权遂成先后不定期。
肝气不达,气机郁结不畅,血为气滞,血运不畅则月经过少;滞久成瘀,瘀血内阻,络伤血溢则经量增多;瘀阻胞络,新血不安,则经血持久不净,遂致经期过长。家庭生活中的琐事,或工作不如意以及社会关系的不和谐等,均可导致女性精神上的不畅,从而引起机体阴阳失调,血气不和,而致月经不调。名医朱南山说:“治经肝为先,疏肝经自调”,说明月经病和肝密切相关,肝喜条达,而妇人易受精神刺激影响气机的运行,气滞则血滞,引起月经不调,逍遥散方疏肝养肝柔肝又理脾,肝脾同治,气血并调,以疏肝行气为主。女子以血为本,气有余而血不足,故疏肝理脾之逍遥散加减乃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月经不调良方。
凡妇女月经不调诸疾可用逍遥散加减治疗,经行先期兼血热,本方加黄芩、黄连,经行后期兼经寒腹痛者,本方加干姜、乌药月经不调兼血瘀之证,本方加桃仁、红花、苏木,月经不调气滞甚者,加香附、腹皮,月经不调兼骨蒸潮热,加地骨皮、丹皮,月经不调兼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临床应用】
曾氏以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58例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延长。治疗上常采取疏肝理脾、解郁行滞法,用逍遥散加减取得满意的疗效。
本组58例,年龄最大为48岁,最小为16岁。其中病程连续3~4个周期者10例,5~8个周期者14例,9~14个周期者12例,15个周期以上者10例,20个周期以上者12例。月经先期者10例,月经后期者18例,经期延长者7例,月经量多者11例,月经过少者6例,月经先后不定期者6例。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1988年《新药(中药)治疗月经不调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诊断标准(陈贵廷编《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学苑出版社,1991年,第878页):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或10余日一行,连续出现3个周期以上者;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或40~50日一行,连续出现3个周期以上者;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但不超过2周,连续出现3个周期以上者;月经过多: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或经量超过100ml,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者;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2天,经量亦少于正常,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者;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及经量基本正常,经行时间超过7天以上但不超过2周,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者。疗效标准:显效:经过3个疗程治疗,月经周期、行经期正常,质、色、量均正常,伴随症状消失;好转:经3个疗程治疗,月经周期、行经期基本正常,质、色、量基本正常,伴随症减轻;无效:经3个疗程治疗,月经周期、行经期、色、质、量及伴随症无明显改善。本组58例中,临床显效45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4%。
【病案举例】
1.周某,女,38岁,已婚,1988年3月8日就诊。患者自15岁月经初潮以来,一直不正常,或前或后,以先期为多,经行时有腰腹胀痛,经量一般,时夹瘀块,经中西医长期治疗效果不显,诊其脉虚细微弦,舌尖微红。用逍遥散加香附、桃仁进治,下次月经来潮腰腹痛减轻,瘀块减少。以本方加减进治,月经按月来潮,诸症消失,20余年月经不调之证,得以治愈。
2.郑某,女,25岁。初诊日期1980年2月。婚前月经先后无定期,量中等,色正常,腹胀。婚后月经错后,色正常而量少,小腹胀而不痛,唯两胁有时胀痛牵引后腰。检查所见,精神郁闷。表情淡漠,胸痞不舒,时有嗳气,舌质正常,有薄黄苔。
脉弦细数。忧思忿怒伤气,以致气机郁结血为气滞,故经行后期而量少,小腹胀。气以宣达为顺,郁则不能宣达,故有时嗳气,脾气亦不伸,属气滞。内无寒热,故舌质正常,化热则有黄苔。脉弦细数亦为气滞。治以开郁行气兼顾血虚之法。处方:丹参10g,醋香附10g,当归10g,丹皮10g,栀子10g,白芍15g,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上方进服20余剂而告痊愈。
按: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丹参、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苓、白术、甘草和中培土以疏肝木,并除嗳气;丹皮、栀子清肝郁之火,木郁达而诸郁解。辨证要点在于腹胀但不痛,嗳气,脉弦细数。
3.杨某,女,35岁,初诊:1985年2月15日。月经先后不定期半年,量少,色淡,经行不畅,经前乳房、少腹胀痛。素日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口咽干燥,烦躁易急,纳差便溏,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证属肝郁血虚,脾不健运。治以疏肝健脾,调和气血之法。方药用逍遥散加味:当归10g,白芍15g,茯苓10g,白术10g,柴胡6g,丹皮10g,薄荷3g(后下),姜2片,炙甘草3g,菊花10g。水煎服。服上方7剂后,患者诸症减轻,又继服3周,月经恢复正常。
4.易某,16岁,学生,2000年3月初诊。患者月经初潮12岁,经潮第1年,月经周期尚正常。1年后,经期延后,常3~4月一行,量中等,色红。月经失调后,体重明显增加,就诊时体重80kg,身高164cm,月经3月未行。盆腔B超检查及内分泌测定尚正常。患者正值中考前夕,学习压力大,思想负担重。故先予黄体酮转经,再给予逍遥丸口服,每天3次,每次6g。并嘱每天晚餐少进米面,多食蔬菜、水果,坚持体育锻炼。如此治疗3月,患者月经40~50天一行,体重3.月减少5kg患者及家人十分欣慰,仍坚持服用逍遥丸。1年后随访,患者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体重逐渐下降至50kg
按:本案为青春期少女,由于学习负担重,体育活动减少,睡眠相对不足,营养过剩,造成肥胖且月经稀发,盆腔B超检查及内分泌学测定无明显异常。据中医学肝司血海、主疏泄的理论,以逍遥丸治疗青春期月经稀发、月经延后,取其肝之疏泄正,,,
常,气机调畅,月经周期亦正常之机理,不仅可以调理月经周期,还可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
5.李某,女,21岁,2000年6月6日来诊,主诉:月经不调半年。缘由恼怒后出现月经不调,月经提前10多天,量多色红,伴乳房胀痛,口苦口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或不畅,舌红,苔黄厚,脉弦数有力。证属肝经郁热,治以理肝解郁,泄热调经,拟逍遥散加减。处方:白术10g,白芍10g,柴胡5g,丹皮9g,栀子9g,茯苓12g,香附12g,当归10g,甘草25g,益母草25g,每天1剂,水煎,分两次服。服5剂后乳房胀痛减轻,口干口苦等症消失,小便变清,守前方加生地12g,再服5剂,次月月经已正常,后改服逍遥丸每次5g,每日2次,连服2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月经不调多由恼怒或忧郁太过,致肝失疏泄条达,久郁化火,肝郁血热,热入血室,而出现月经先潮、量多、色红等症。本例因精神刺激后发病,月经提前10多天,乳房胀痛,口干苦,小便短黄,大便干或不畅,舌红脉弦数,均为肝经郁热,故治以疏肝解郁,泄热调经法获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