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低热一证,原因颇多,证情亦极复杂,但见于内伤发热者很多。以气虚而致营卫失和,汗出热不退者更为常见。小儿脾常不足,饮食内伤,或病后失调,脾胃之气未复,或外邪未尽,邪恋肌腠,而桂枝汤畅而不克,补而不滞,又有顾护脾胃之意。
只要辨证准确,药到病除。
【病案举例】
胡某,女,2岁半。1995年11月3日初诊。患儿素体羸弱,面色少华,今低热缠绵半月余,体温在37.5℃~38.2℃之间波动,经生化、X线摄片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遂来我处求治。诊见发热(38.℃),夜寐不安,动则汗出,纳食呆滞,大便溏薄,舌苔薄微腻,指纹淡紫。《幼幼集成》曰:“所以凡治小儿之热,切须审其本元虚实,察其外邪重轻。”本例患儿无明显的外感证候,但体质羸弱,面色少华,发热不高,时起时伏,动则汗出,夜寐不安,一派营虚卫弱之证,故治疗从调和营卫着手,桂枝汤加减治之。处方:桂枝、炙甘草各3g,白芍、太子参、炒白术、茯苓、麦芽、谷芽、炒扁豆各6g,红枣3枚。药进5剂,其热渐退,胃纳稍思。效不更方,续进8剂,诸症消失而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