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部分小儿经常感冒,每月感冒1次甚至1次以上。
此外,还伴有自汗盗汗,其形成的原因在于小儿为“稚阴稚阳”
之体,“肉脆,血少,气弱”(《灵枢·逆顺肥瘦篇》),体质较差,卫外不固,外邪每易乘虚而入。阴阳气血失调,又兼外感风邪是导致患儿反复感冒的关键。其病机为体虚营卫气血失调为本,外感风邪为标。由此观之,桂枝汤正切中病机。
【临床应用】
王振运用桂枝汤外用治疗小儿感冒32例,年龄1~3岁。其中男14例,女18例,均为风寒感冒。临床主要症状有发热,恶风,咳嗽,流清涕,咽痛,苔薄白,脉浮。基本方药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各20g,甘草15g,大枣15枚。痰多者加厚朴15g,杏仁30g;汗多者加牡蛎、龙骨各15g;酒适量。将上药加水,微火煮取浓汁,然后离火稍置,以药汁不烫手为度。患者取俯卧位,暴露项背部。将药汁涂于项背部再辅以按摩,以助药物透皮吸收。每次治疗15~20分钟,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皮肤过敏者禁用。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痊愈者21例,2个疗程痊愈者6例,无效4例,因皮肤过敏中断治疗1例,有效率为84.4%。
【病案举例】
1.吴某,男,2岁。1989年11月21日就诊。因气候变化未及时加衣而咳嗽,流涕,痰少色白,平素汗多,饮食不佳,常腹泻,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腻,脉浮。证属风寒客表,肺气失,营卫不和。治当散寒宣肺,调和营卫。处方:桂枝6g,白芍6g,大枣3g,生姜3g,杏仁6g,桔梗6g,苏叶3g,陈皮3g,云苓6g,法夏6g,二芽各3g,甘草3g.3剂而愈。
按语:小儿生长发育迅速,若钙质补充不足易致缺钙而出现汗多,汗后当风又易感冒咳嗽。此病以深秋、冬季、初春常见本病初期均投以止嗽散,服之虽咳嗽可愈,但汗出一症未愈,因此患儿常反复感冒咳嗽。以后改投桂枝汤调和营卫则汗出自止,加桔梗、杏仁、紫苏、荆芥宣肺散寒则咳嗽可愈。该方亦常合二陈汤祛痰止咳,调理脾胃。
2.高某,女、2岁。1995年4月25日初诊。感冒2天,清涕不断,喷嚏,自汗,稍动则汗出如洗检查:心肺(一),咽不红,舌淡少苔,指纹淡红达风关,体温不高患儿既往经常感冒,每月患感冒1次以上,自汗频频。证属风邪外袭,营卫气血失调。治宜疏散外邪,调和营卫。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3枚,炙甘草5g,荆芥5g,苍耳子10g,防风10g。服药2剂。
二诊:服上方后,清涕、喷嚏已除,汗出略减,症见面白无华,神倦纳少,以桂枝汤加香砂平胃散调理而愈。
3.高某,男,4岁。1997年3月就诊。感冒发热咳嗽反复发作3年,累用西药解热、抗生素、激素、镇静剂等,感染诸症虽能控制,但发病逐渐趋于频繁,现每月发病2~3次。诊见高热痉厥,经西医治疗3天后缓解,现低热体温37.5℃,面色少华,自汗,咳而气怯声低,进食则呕,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证属脾肺气虚,卫表不固,中阳不振。治当益气固表,温脾助运。六君子汤合桂枝汤加减,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各10g,法夏、陈皮、桂枝、白芍、炮姜、炙甘草、红枣各6g日服1剂。6剂。
二诊:自汗、咳嗽止,精神转佳,纳增能化,大便软畅。续以补肺益气,健脾助运之六君子汤善后治疗。坚持服药6个月,肌肉渐丰,体质增强,复感次数逐渐减少,高热痉厥症未再发生。随访2年,患儿体质健壮,发育良好偶有呼吸道感染,口服一般性药物即愈
按语:患儿经年累月发病,加之耐药性的产生及温燥发散剂过多使用,损伤正气,易感外邪,正虚邪气嚣张,故发病即见高热痉厥。间歇期时脾肺气虚,中阳不振,卫外不固之症显见。因此,先用六君子汤合桂枝汤加炮姜补脾温中,益肺固卫。待自汗止、纳增、大便恢复正常后,根据缓病不可求急效的原则,坚持缓缓服用六君子汤6个月,达到了增强体质的目的,增强其抗病能力,阻断了呼吸道频繁反复发病,避免药毒所伤的目的。
4.赵某,男,4岁。1993年7月23日初诊。患儿夜寐裸体受风,次晨即感发热,经用“小儿速效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散”及西药抗生素、激素滴注治疗2天,体温未退。就诊时体温在38.5℃左右,恶寒,时有汗出,精神、胃纳略差,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血象检查正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辨证为风寒外袭,营卫失调。处方:桂枝、白芍各6g,甘草2g,生姜2片,大枣3枚。2剂,煎服。进药1剂,当晚遍体热汗,发热渐退,次晨即告体温正常,2剂病愈,未再发热。
按语:夏日小儿极易感冒发热,医者习用银翘、藿佩之属,避用桂枝温热之嫌,因桂枝汤中“桂枝、生姜皆辛热之品,值此炎夏之令,何堪抱薪救火?甘草、大枣又悉甘腻之物,甘增中满,腻能恋邪,若芍药之酸收更属不合”。但细审该类证候(小儿夏日感冒发热),大多虽热而有汗,虽汗而无口渴、苔黄舌红等里热证,实为太阳中风证,非桂枝汤莫属。曹颖甫曰:“大约夏令汗液大泄,毛孔大开,开窗而卧,外风中其毛孔,即病中风,于是有发热自汗之证。故桂枝汤方独于夏令为宜也。”
2. 李某,男,4岁。主诉:发热1周。患儿因受风寒而出现恶寒发热,体温38℃~39℃,头痛,流清涕。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胸透未见异常。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服用阿司匹林、维生素C、输液加抗生素,高热时肌注氨基比林退热,经1周治疗,体温时低时高,发热前必恶寒,病情无好转。其家长请余诊治,观其患儿,在家盖被,伴有恶寒发热,体温38.5℃,口不渴,流清涕,遍身微汗出,大便每日1次,小便正常。舌苔薄白,脉浮缓。据其脉症,符合太阳中风证,故予桂枝汤解表,调和营卫。并嘱其家长在患儿服药后,喝热粥1碗,盖被,令微汗出约2小时,避风寒,勿发大汗。服药1剂,热退而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