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因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多见于更年期和青春期妇女。属于中医的“崩漏”范畴。
【临床应用】
1.张琪于桂枝汤中加入龙牡、茜草、螵蛸等治疗妇人经漏(崩漏),常常收效迅速。
2.戴建林善用桂枝汤治愈各种漏证,如汗漏、乳漏、尿漏、经漏等,只要辨证准确,略施加减,即可收功。
【病案举例】
1.林某,36岁,汉族。漏血不止,在某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诊为“子宫功能性出血”,针药罔效。症见面色少华,头晕心悸,恶寒汗出,漏血不止,色黑量多,舌淡,苔薄白,脉沉弦有力。血证皆由卫气失固于脉外,营血不安于脉内,是故妄行。妇人下血,无非冲任不调,病由寒、热、气郁、瘀血致经气不利。
卫气不固是本,营血妄越是标。以桂枝汤补卫固摄,和营宁血。
处方:桂枝、白芍、炙甘草、红花各1g,大枣6枚,生姜3片。1剂煎服。药后出乌黑胎盘1块,大如半个柿饼,血即止矣。
2.赵某,22岁,未婚。1991年8月5日初诊。自诉:15岁月经初潮,经期错乱,近1年来,经期每每提前,量时多时少,时而淋漓不止,四处求医均诊为崩漏,投以健脾益气、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补肾固冲。西医诊断为子宫功能性出血。经中西医治疗,均未见明显好转。现症:出血已20余天,淋漓不止,色淡红无块,乏力倦怠,手足发凉,微恶寒,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辨证为任督失调,冲脉不固。治宜调和督任,固冲止血。处方:桂枝10g,白芍20g,生姜6g,大枣20g,炙甘草10g,煅龙牡各20g,狗脊20g,鹿角霜20g,熟地炭20g,艾叶炭20g。服3剂。
二诊:症状大减,乃有少量出血,知药已中病,守前方续服3剂。
三诊:出血已止,但觉手足发冷,仍恶风寒,改用桂枝汤加党参、黄芪、熟地、首乌、附子、鹿角胶,连服6剂,病愈。
按语:任脉主一身之阴,督脉主一身之阳,任督两脉维护胞宫阴阳的平衡;冲为血海,聚五脏六腑之血而下注胞宫。任督失调,致营卫不和,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则经血淋漓不止;督脉之阳气不振,则精神倦怠,手足发冷,恶风寒,故用桂枝汤治之。桂枝、生姜、狗脊、鹿角霜壮督脉之阳气,以温通血脉;白芍、大枣通任脉以化阴,益血和营;龙牡固冲脉之血,又得白芍敛阴之功;熟地炭固冲止血;艾叶炭暖胞宫止血;甘草调阴阳且能补气,使任督得调,冲脉得固,胞宫阴阳平秘,则经血自安。
经血止后,正气未复,阳气也衰,即以参、芪补气,附子、鹿角胶壮督阳,熟地、首乌滋补任脉之阴,使胞宫气血冲盈。
3.温某,20岁,未婚。1990年5月12日初诊。月经初潮即经血不能自止,近6年来多次住院治疗,均无明显好转。今次阴道出血已50余天,色淡红无血块,伴有乏力倦怠,手足发凉,背微恶寒,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此因任督失和,冲脉不固而致。治宜调和任督,固冲止血。
处方:桂枝、甘草各10g,大枣、生姜、白芍、菟丝子各15g,煅龙牡各25g,狗脊、熟地各20g。连服10剂,出血即止,但仍觉手足发冷,背微恶寒,上方去菟丝子煅龙牡、狗脊,加党参、生黄芪、首乌、附子,连服15剂,诸症若失停经46天后月经来潮,持续6天血止,以后半年随访,月经周期基本稳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