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系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以及真菌等致病微生物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感染所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临床主要特征为畏寒、高热、咳嗽、胸痛、气急、咯铁锈色痰,甚则出现发绀或休克。
【病案举例】
1.吴某,男,61岁,退休职工。1999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自诉一月前因发热、咳嗽、闷喘去某医院治疗,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收住入院。予先锋霉素、青霉素,中药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治疗,仍低热咳嗽,肺部罗音不消。因医保关系,患者出院转门诊治疗,刻下见面色不华,神疲乏力,气短汗出,咳嗽痰鸣,不思饮食,体温37.8℃,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听诊:肺部可闻及湿罗音以右肺为明显。本例虽为肺炎,但“炎症”并非全“热证”,亦非尽“实证”本案因寒凉过剂,损正伤阳,正虚邪恋,以至迁移“阳不足者,温之以气”,以桂枝汤益气温阳,补虚和营,甘温除热;党参、黄芪补气,当归补血,伍附片配姜桂共奏温经通阳之功。处方:黄芪20g.桂枝9g,白芍15g.干姜6g,大枣7枚,党参15g熟附片9g(先煎),当归12g、甘草6g、饴糖9g.3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药入颇效、精神渐振,体温降至正常,咳减,仍自汗。听诊:右肺罗音已减少,左肺罗音已消失。效不更方,原方再进3剂。
三诊:咳嗽平,自汗止肺部罗音消失。处以香砂六君汤以善其后。
2.江某,男,25岁。1991年3月21日入院,住院号
10298.患者1月前行人流术后由于外感出现发热恶寒咳嗽、体温达40℃左右在某医院摄片诊为右侧肺炎,并用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红霉素等治疗半月,高热不退,转进我院妇科病房,又经多种抗生素及中药清热解毒,凉血之品治疗。发热仍波动在37℃~40℃之间,遂要求中医诊治。诊见:发热恶寒,体温39℃,咳嗽,少痰,周身微汗、面色淡白,不欲饮食,倦卧于床,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入院后胸片示右下肺炎。本案发热,系人流术后阴血亏虚,营阴不足,卫外不固,感受外邪所致。以往用清热、消炎、凉血、解毒等苦寒药,看似治热之常实则寒遏阴血,外伤阳气,使邪气滞留肌表,不能外散,用桂枝汤内鼓胃气、调营卫之源头,外补营固卫祛寒散邪、辅以补血之品,使营血来复卫外协调。处方:桂枝10g,白芍18g,阿胶、青蒿各15g,生地20g,炙甘草6g,生姜1片,大枣2枚,4剂,水煎服
二诊:上药尽剂,体温复常,咳嗽消失,精神好转、仍饮食不多面色淡白,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又守法伍以健脾和胃之品善后。从此未再出现发热、恶寒咳嗽等证,饮食亦调复查胸片正常,痊愈出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