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1)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病人没有急性炎症过程。其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也可有淋球菌感,,
染,主要是经尿道逆行感染所致。组织学上将前列腺分为内层和周围层,内层腺管为顺行性,而周围层腺管为逆行倒流。射精时,如后尿道有感染,则有致病菌会大量挤向周围层如排尿不畅,感染的尿液也可经前列腺管逆流至前列腺组织内形成微结石,使感染更难控制。
此外,前列腺腺上皮的类脂质膜是多种抗生素进人腺泡的屏障,也是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不理想、难以根治的原因。临床表现:①排尿改变及尿道分泌物: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灼热。排尿后和便后常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流出,合并精囊炎时,可有血精。②疼痛:会阴部、下腹隐痛不适,有时腰骶部、耻骨上、腹股沟区等也有酸胀感。③性功能减退:可有阳痿、早泄、遗精或射精痛。④精神神经症状:出现头昏、头胀、乏力、疲惫、失眠、情绪低落、疑虑焦急等。⑤并发症:可表现变态反应如虹膜炎、关节炎、神经炎、肌炎、不育等。(2)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属此类,西医对此病的致病原未有统一意见。由其他微生物,如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滴虫、真菌、病毒等所致。发病可能与性生活无规律、勃起而不射精、性交中断或长途骑车、长时间坐位工作致盆腔及前列腺充血等有关。过量饮酒及辛辣食物常可加重前列腺炎症状。临床表现类似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所不同的是没有反复尿路感染。体检与临床表现不一定相符。直肠指检前列腺稍饱满,质较软,有轻度压痛。前列腺液内白细胞>10/Hp,但多次细菌涂片及培养都找不到细菌。用特殊的检测方法有时可获得关于衣原体、支原体的佐证。临床上具有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尤其是盆腔会阴部疼痛明显,而前列腺液检查正常,培养无细菌生长。西医只限于对症治疗,尚无特效药物。
本病可归属中医学中“淋证”,中医药多采用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之法,但疗效也不理想。因许多患者有心理障碍和人格异常的明显表现,往往情绪悲观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超过前列腺炎本身的痛苦,这与中医的肝疏泄功能失常极为吻合,故可考虑应用疏肝解郁法治疗。
【临床应用】
庄氏以柴胡疏肝散治疗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58例,取得良效。治疗方法:柴胡10g,枳壳10g,陈皮10g,白芍10g,生甘草3g,川芎10g,香附10g。每日1剂,煎两次,共取汁300ml,分早、晚口服,28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本组58例中,临床痊愈2例,痊愈率为3.45%;显效49例,显效率为84.48%;有效3例,有效率为5.17%;无效4例,无效率为6.90%;总有效率为93.10%
【病案举例】
赵某,男,49岁。2001年11月13日初诊。主诉:小腹会阴部坠胀刺痛,小便滞涩不畅2年。多次求治于我院泌外,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先后给予“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保列治”及中成药“八正合剂”等治疗,无明显效果。刻诊:精神抑郁,两胁胀满,舌质紫暗,苔薄、脉弦涩肛检:前列腺质地较硬,触痛;前列腺液常规:WBC10~13/HP卵磷脂小体少量。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断:淋证,辨证为气滞血瘀,方投柴胡疏肝散加味。处方:柴胡、香附、陈皮、枳壳各10g,川芎、白芍、川楝子、王不留行各15g,甘草5g。每日1剂服药15日,诸症减轻,原方加延胡索15g,续服20日,诸症悉除。肛检:前列腺质地稍硬,无触痛。前列腺液常规:WBC0~2/HP,卵磷脂小体满视野。
按:慢性前列腺炎有细菌性与非细菌性之分,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BP)占慢性前列腺炎的64%~90%,许多患者有心理障碍和人格异常的明显表现,往往情绪悲观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超过前列腺炎本身的痛苦,这与中医的肝疏泄功能失常极为吻合。肝主疏泄,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至小腹。临床上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多有肝失疏泄的表现。《景岳全书》之柴胡疏肝散为疏肝名方,方中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疏肝解郁,理气畅中;白芍、甘草、川芎柔肝缓急,活血定痛。诸药合用,共奏舒柔肝木、理气解郁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柴胡皂苷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镇静和提高痛阈,而柴胡皂苷明显的抗炎作用;枳壳对平滑肌的收缩与舒张具有调节作用:白芍、甘草有解痉抗炎、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川芎嗪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本研究表明: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在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缓解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是有益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