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弥漫性炎症。慢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有:慢性腹泻或便秘,双侧腹部及双侧下腹部的钝痛或隐痛,或腹胀,大便带黏液有些伴肠鸣。以直肠炎症为主者可表现为少腹膀胱区的胀痛和尾骶部的坠胀,有时可能回误诊为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盆腔炎等。导致慢性结肠炎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指肠道感染了细菌、霉菌等病毒,使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二是指由于人的身体过度疲劳,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以及情绪容易激动等,这些因素都可以诱发慢性结肠炎的发生。
中医认为慢性结肠炎是虚寒性下利的一种表现,它与脾胃、肝、肾功能的失调有着密切关系。
【病案举例】
钟氏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香附川芎、枳壳、柴胡、芍药、红花、黄柏各20g,水煎成200ml备用。每次100~200ml,加20%的普鲁卡因10ml,于晚睡前保留灌肠,每日一次,10~15天为一个疗程。未愈者可间隔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以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良效。
杨氏2所选7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1例。女41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52岁,平均38岁;病程最短8月,最长3年。治疗方法:以柴胡疏肝散合乌梅丸治疗。柴胡疏肝散基本方:陈皮、炙甘草各5g,柴胡6g,白芍18g,枳壳、香附各10g,川芎8g。加减:
腹痛明显加郁金10g;大便以黏液为主加布渣叶12g、茉莉花10g;脓血便加泰皮10g、白头翁12g;大便稀溏加白术、茯苓各15g;大便干结加厚朴10g、火麻仁20g。上药以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取汁约400ml,分早晚2次服。乌梅丸为医院制剂(由乌梅、细辛、千姜、黄连、当归、炮附子、花椒、桂枝、人参、黄柏等制成蜜丸,每粒如黄豆大小),每次服3g(约12粒),每3次,连服1月为1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结果:显效(治疗1月后症状消失,随访3月无复发)59例,有效(治疗1月后症状减轻)10例,无效(治疗1月后症状无缓解或无法按方案治疗需配合其他方法治疗)3例。总有效率为95.83%。钟氏根据诊断标准和实验室检查选67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37例;年龄16~58岁,平均42.3岁;病程1~12年,平均3.55年。治疗方法:香附、川芎、枳壳、柴胡、芍药、红花、黄柏各20g,水煎成200ml备用。每次100200ml,加20%的普鲁卡因10ml,于晚睡前保留灌肠,每日一次,10~15日为一个疗程。未愈者可间隔5日再进行下一疗程。结果:67例均有效。其中1个疗程内痊愈者25例,2个疗程内痊愈者38例,另4例为行2个疗程后有好转者。
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没有阐明。目前一般认为本病属一种心身疾病。本组观察的67例病人平均年龄42.3岁,正值人生中的重负时期,其中有70%的人感到人际关系紧张;75%的人感到情绪抑郁、焦虑;62%的人感生活中紧张事件太多;而50%者的个性属偏执型;多数患者的发病和复发与生活事件的刺激及精神刨伤有关,这进一步印证了情绪对肠道功能有明显影响,如恐惧、焦虑情绪令结肠功能亢进,肠黏膜充血、斑点状出血、溶菌酶分泌增多,从而导致腹泻的发病观点。67例病人多伴有胁肋胀痛、烦躁易怒、脉细弦等肝失疏泄的症侯特征,并由此而产生肝脾不和,脾湿不运之泄泻、纳差等症。因此,笔者选用柴胡疏肝散来进行治疗,另加红花与黄柏。本方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中的功效,红花为久病入络而设,黄柏则是针对本病之里急后重、黏液血便而用。全方从心身疾病人手,又配合清热燥湿、活血化瘀之品,直接肠道给药,因而取得满意的疗效。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有毒副反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