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在中医临床中多属“胁痛”范畴,认为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胆失通降,不通则痛,肝胃不和,则嗳气、纳呆、脘腹胀闷;若湿热蕴结脾胃,熏蒸肝脾,以致肝脾疏泄功能失常,而呈中脘或右胁隐痛、纳呆、口苦等。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发生于胆石症的基础上,且常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其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胆固醇代谢失常。
【临床应用】
李振芝用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
【病案举例】
患者,女,50岁,干部。10余年来胃胀满,反复发作,发则胁胀满,右肩胛不适,大便软排之不畅,口苦而干,纳食差,胃中灼热,嗳气泛酸,舌暗,苔薄白,脉弦细涩。肝胆B超提示:慢性胆囊炎;血常规检查正常,予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连服10剂诸症悉除,又予加味逍遥丸合越鞠保和丸以善其后,追访半年未复发。
按:张仲景云:“…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少阳病,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沁烦喜呕,舌苔薄白,脉弦者…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俱。”该病人症见胁肋胀满,纳差泛酸,口苦而干,可用小柴胡汤,该方具有清解胆热、益气和胃、降逆止呕之功,可舒畅气机之郁滞,以达调和肝胃之目的,然患者,病发10余年,久病入络,脉虽见弦,然有涩象,舌质暗,此为瘀血之征,故配桂枝茯苓丸以化瘀滞,二方全用相辅相承,效如俘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