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体温可高达40~41℃,伴有畏寒、头痛、腹胀、食欲减退;患者表情淡漠,听力减退,脉搏相对缓慢,肝脾肿大,可见玫瑰疹。血液中白细胞减少,血和粪便细菌培养可发现伤寒杆菌,伤寒血清凝聚试验(肥达试验)呈阳性反应。
肠出血是伤寒的主要并发症,占伤寒病例的5%~15%,多发生在病程的第2~3周,表现为大便隐血或大量便血,大量出血时热度骤退后很快回升,脉搏增快,严重时可出现休克。
【病案举例】
朱氏等治疗伤寒并发肠出血24例,肥达反应“0”抗体评价1:80以上,“H”抗体评价超过1:160.治疗方法:以5%葡萄糖液500ml加氯霉素1.5g,静脉滴注,每日1次0.9%生理盐水20ml加氨苄青霉素2g(皮试阴性),静脉注射,1次8h;辅以对症、支持疗法。安络血10mg,肌内注射,每日3次维生素K4mg,口服,每日3次。西米替丁针剂0.6g加5%葡萄糖液250ml,1次/天,静脉滴注西米替丁针剂0.4g加10%葡萄糖液250ml,1次/天静脉滴注。
西米替丁针剂0.6g加50%葡萄糖液40ml,静脉注射,每日3次。云南白药粉剂0.5g,口服,每日3次。疗效标准如下,治愈:治疗5天,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便血停止,7天后大便隐血实验阴性;显效:治疗5天,症状及阳性体征大部分消失,少量血便存在,7天后便血基本控制;无效:治疗7天症状缓解,体征无变化,继发肠大出血或肠穿孔转外科治疗。结果:治愈16例,显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显示:西米替丁及云南白药治疗伤寒并发肠出血,既促进了患者症状及体征的恢复,又加强和加快了止血效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