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
黄褐斑又称黧黑斑,是一种好发于已婚妇女颜面的色素增生性难治性皮肤病.其致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故目前还没有特效疗法.《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认为黧黑斑"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根据笔者多年临床观察,认为黄褐斑的发病因素可归纳为四点:一是由于工作奔忙,常受风吹日晒,风热之邪郁于颜面,日久火燥结滞成斑,此为自然因素;二是恣食辛辣、香,,
燥、煎烤、海鲜等食物,导致胃热内蕴,化火上炎,火燥结滞成斑,此为食物因素;三是情怀不畅或焦虑烦躁,五志之火上炎,结滞成斑,此为精神因素;四是使用伪劣化妆品或妄涂有损皮肤的药物,致颜面局部肌肤结滞成斑,此为化学因素.如果说先人将黄褐斑的病机归纳为火燥结滞,那么按照现代的观察其成因包括有气候、食物、环境、心理等因素.这与西医学所指出的本病的形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确相吻合.寻找可能的致病原因,分别给予恰当的处理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西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与女性激素失调有关.日光照射及体内雌激素、黄体酮增加,促使表皮黑素细胞内黑素量增多而使皮肤颜色变黑,色素沉着.因此月经不调、妊娠、口服避孕药等可导致本病,阳光照射与精神因素则为其诱因.
【临床应用】
李氏3用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味治疗黄褐斑41例,方用:柴胡12g,杭芍15g,枳壳12g,甘草3g,五灵脂30g,蒲黄30g(包煎),刺蒺藜10g,僵蚕10g,薏苡仁30g,生地15g.加减:肝郁加郁金12g,香附12g,血瘀加益母草30g,桃仁12g;阴虚加女贞子12g,墨旱莲12g.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15日为1疗程.治愈33例,好转6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5.1%.
按:郁、瘀、风、湿、燥为本病致病之因;气机不畅,瘀阻血脉,颜面失于濡养是本病发病之机制.故基本方中采用解郁(四逆散)、化瘀(失笑散)、祛风(刺蒺藜、僵蚕)、除湿(薏苡仁)润燥(生地)之法再辨证施治,便获良效.若本病患者未行经或行经量少时,失笑散中用生蒲黄;行经量多时,用炒蒲黄这样灵活用之,可大大缩短疗程.基本方中诸药共伍能消斑,可能是通过其调节了机体的内分泌紊乱向正常方面转化,从而使女性激素失调趋于正常而起作用.
张氏4用"祛斑饮"治疗黄褐斑44例,组成:桑叶、桑皮各15g,黄芩10g,黄柏10g,苦参12g,玄参12g,焦栀子12g,连翘15g,蒲公英30g,炙僵蚕15g,当归尾6g,生赤芍24g,失笑散30g(包),枇杷叶15g(去毛).皮损局部有痒感者,加蝉蜕、牛蒡子;气虚者,加生黄芪、太子参;血燥者,加生地、牡丹皮女子月经不调者,加淫羊霍、茺蔚子;斑色深者,加水蛭、桃仁、红花.黄褐斑全部消退,停药6个月后无复发,计21例,占47.74%;显效:黄褐斑消退面积超过一半以上,计16例,占36.36%;有效:黄褐斑消退面积未超过一半,计5例,占11.36%;无效:黄褐斑消退不明显或色泽无变化,计2例,占4.54%.总有效率为95.46%.
【病案举例】
陈某41,女,34岁,职员.1996年3月12日初诊.患者两颧及两眼外侧皮肤出现黄褐色斑块,边缘不规则,面积由小渐大,色泽由淡渐深,已达3年左右.曾在多所医院皮肤科治疗,用药鲜效.因住地离单位较远,且家务忙碌,患黄褐斑后情绪不佳,神疲乏力,平素喜食辛辣食物.诊见舌边红、苔薄白,脉细弦.此系操劳太过,焦躁不安,相火内盛;喜食辛辣,胃火亢旺;风热外邪客于颜面,与诸火相合,血热瘀滞成斑.拟予祛斑饮加生黄芪12g,太子参10g.每日1剂,水煎服.1个疗程后,黄褐斑明显消退,精神转佳.继服原方半月,其间经期停药5天,黄褐斑全部消退,肤色如常,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根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中的枇杷清肺饮和凉血四物汤化裁立方,治疗黄褐斑,因其退斑作用明显,故定名为"祛斑饮".方中桑叶、桑皮、连翘、僵蚕能清热祛风通络;黄芩、黄柏、玄参、栀子、蒲公英等清肺、胃、肝及三焦之郁火当归尾、生赤芍、失笑散有活血、凉血、化瘀通络之功.再根据具体证情,适当加味运用,同时应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