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湿疹
阴囊湿疹是湿疹中最常见的一种,局限于阴囊皮肤,有时延及肛门周围,少数可延至阴茎.此病瘙痒剧烈,皮疹呈多形性变,容易复发,可以治疗,要达到根治的目的需要个人注意卫生、坚持用药,避免传染家人.
阴囊皮肤弥漫性发红、肿胀、有剧烈瘙痒,可同时出现许多针头至米粒大小的丘疹、水疱,经搔抓或摩擦后,红斑、丘疹、水疱破裂,显露出大片湿润糜烂,有大量淡黄色浆液渗出,部分凝结成对淡黄色痂.
阴囊湿疹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皮损的特点和剧烈瘙痒的情况一般即可以作出诊断.有时需要与阴囊的神经性皮炎、核黄素缺乏引起的阴囊瘙痒及乳房外湿疹样癌作出鉴别.
(1)阴囊神经性皮炎可见连成片的扁平丘疹,严重者遍布整个阴囊.其特点是,虽有瘙痒,但无渗液,日久皮肤变厚,呈席纹状.
(2)核黄素缺乏引起的阴囊瘙痒病程一般较短,一般无明显的皮肤肥厚,内服核黄素可在短期内见效.常常伴有舌炎或口角炎.
(3)乳房外湿疹样癌外观类似湿疹,但仔细观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片,表面有渗出结痂和角化鳞屑,逐渐扩大,甚至出现溃疡.需要作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临床表现:(1)急性阴囊湿疹主要表现为阴囊皮肤弥漫性发红、肿胀、有剧烈瘙痒,可同时出现许多针头至米粒大小的丘疹、水疱,经搔抓或摩擦后,红斑、丘疹、水疱破裂,显露出大片湿润糜烂,有大量淡黄色浆液渗出,部分凝结成对淡黄色痂.一般经2~3周,红肿减轻,渗液减少,逐渐完全愈合,但容易复发.
(2)亚急性阴囊湿疹是由急性阴囊湿疹转变而来,表现为阴囊皮肤轻度变厚和轻度糜烂,鳞屑较多,渗液甚少,仍有剧烈瘙痒.
(3)亚急性阴囊湿疹未及时治疗,迁延日久,或者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阴囊湿疹.表现为阴囊皮肤逐渐增厚粗糙,呈喑红或灰褐色,皱褶肥大,呈核桃壳状,有鳞屑附着,在病程中又可因剧痒瘙抓后出现糜烂、渗液等急性或亚急性阴囊湿疹的症状.
阴囊湿疹是阴囊最常见的皮肤病,属于过敏反应,也是男子常见的性器官皮肤病,不是性传播性疾病.它俗称"绣球风"、"胞漏疮"等.
十分顽固,患者常因搔抓、不适当刺激引起疼痛或继发感染.
本病分急性、慢性两种,与人们从事的职业、居住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如长期在煤矿、坑道及其他环境潮湿的地点工作的人,长期居住在潮湿的地区或房间的人皆易患此病.也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热水烫洗、性情急躁等因素有关.此病瘙痒严重,并反复发作.
阴囊湿疹,中医称"绣球风"、"肾囊风".多由湿热与风邪外袭及不洁等所致.初起时阴囊瘙痒,久则皮肤渐变肥厚,甚至皮上起疙瘩,抓破后流脂水、结痂,常生皲裂,影响工作和睡眠.
【病案举例】
王某,男,35岁,2003年7月10日初诊患阴囊湿疹3年,每年夏季发病,9月后症状逐渐消失,其他时间无明显症状.此次发病1月来诊.诊见:阴囊皮肤潮红,阴囊底部糜烂,渗出稀薄分泌物,表面有少许黄色薄痂,瘙痒明显,身体乏力,食欲不振,舌淡红,荅黄腻,脉滑.诊断阴囊湿疹,证属脾虚湿阻,治以健脾除湿.方用三仁汤加味.
处方:地肤子、白鲜皮、薏苡仁、滑石各20g,炒白术、茯苓、萆各15g,杏仁、白豆蔻、半夏、通草、厚朴、竹叶各10g5剂,每天1剂,水煎2次分服.7月15日二诊,瘙痒减轻,渗出减少,上方继服7剂.7月22日三诊,阴囊表面干燥无渗出,有较多鳞屑,偶有瘙痒,上方加刺蒺藜20g,再服7剂.7月29日四诊,阴囊处皮损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身体乏力、食欲不振较前好转.继服人参健脾丸1月,诸症消失.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患者为脾虚湿热内蕴,下注前阴,外感夏季湿热邪气,内外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所致.以三仁汤清利湿热,炒白术、茯苓健脾除湿,地肤子、白鲜皮祛湿止痒.方证合拍,取效迅速.湿疹愈后,再调理脾胃,脾胃安和,内湿不生,故不再复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