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大黄汤治腹痛
郑师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恣食生冷损伤脾胃,中阳脉络失于温养而见腹痛、腹泻等诸症。所以用药从脾胃入手,以桂枝汤加减治疗多种脾胃肠道疾患,如小儿久泻、肠道易激综合征等;温中补虚,理气止痛,调和阴阳,使“稚阴稚阳”之体得水谷之精气滋润而获其效。
【经典案例医案】
患儿周某,12岁,2010年10月18日初诊。
主诉:反复发作性左下腹疼痛2年。
现病史:患儿2年来左下腹反复疼痛,经几家医院光透视、全肠钡餐透视、B超、肠镜检查、CT检查及各种化验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西药止痛解痉剂,中药柴胡疏肝散、芍药甘草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乌梅丸等,针灸、理疗、穴位封闭等先后交替使用,虽时有缓解,终未收全功。诊见:面红有神,声音洪亮,食纳不减,唯左下腹阵痛,日发三五次,每次发作时间约半小时,可自止。痛处不移,按之痛甚。
大便偏干滞而不畅。触诊腹平软,左下腹有触痛,未扪及包块及肿物。
舌淡红有瘀点,苔白微黄,脉沉有力。
诊断:腹痛。
西医诊断:腹痛待查。
辨证:寒凝血瘀。
治法:散寒止痛,活血化瘀。
方药:桂枝加大黄汤加减。
处方:桂枝12g,酒白芍12g,酒大黄6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
3剂,日1剂,水煎,分2次空腹服。
二诊(2010年10月21日):腹痛发作次数逐日减少,疼痛时间明显缩短,大便未见泻下,似病重药轻。原方加量再进。
处方:桂枝15g,酒白芍15g,酒大黄10g,炙甘草10g,炮干姜6g,大枣5枚。
3剂,日1剂,水煎,空腹服。
三诊(2010年10月24日):服上方后大便通畅,腹痛已2日未发,神爽脉和。上方减量再进以防复发。
处方:桂枝6g,酒白芍12g,酒大黄6g,炙甘草6g,炮干姜3g,大枣3枚。
5剂,日1剂,水煎分2次空腹服而愈。随访1年,未再复发。
按:郑师认为,腹痛2年之久,疏肝解郁、温中散寒、解痉止痛为何久治不愈?“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实乃一“瘀”字作祟。《伤寒论》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本案腹痛日久必入血而瘀,痛处不移、痛时拒按非虚而实,故取桂枝加大黄汤通腑化瘀、缓急止痛,芍药、大黄酒制意在入血而破瘀,随证而用量增损,以防药过病所,终收全功。
(张建奎、郑攀整理)
![]() |
|
---|